“鹏城”深圳,珠江口东岸的璀璨明珠,以创新和活力引领时代潮流。“侨都”江门,珠江口西岸的百年工业城,正焕发新生,成为大湾区潜力无限的未来之城。
高新区(江海区)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是江门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这里是高新技术、科研机构与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形成强劲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新发展格局。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与要素资源合理适配?7月18日,“委员建言零距离——书记·委员面对面”协商活动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围绕如何立足深圳所需,发挥江海所能,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探讨。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实习生 莫艺琳
抢抓机遇
以江海所能服务深圳所需
“深中通道开通后,江海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从深圳到江海的车程不到一个半小时,这不仅缩短了两地间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两地市民心理上的联系。”谈起体验深中通道,市政协委员、江门建滔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皓感受颇深。
刘皓谈起20多年前建滔集团刚落地江海时的情景:“从深圳来江门,如果不堵车都要花费三四个小时,交通不便让当时的我们感觉江门是个很遥远的地方。”刘皓认为,跨海交通网络在联通湾区乃至粤西片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面对“大桥经济”,江海该如何抢抓机遇?在协商活动中,委员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以江海所能服务深圳所需”。
深中通道的开通,让深圳、中山、江门等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区域合作共赢新格局。
交通区位、成本优势、市场需求等众多有利因素叠加,不少企业提前感知“大桥经济”的到来,成为深江合作较早的探路者之一。其中,金多多集团就喝到了“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模式的“头啖汤”。江海区政协委员、金多多集团联合创始人、阿麦斯食品科技(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红帆对“深圳总部+江门基地”的探索信心满满,并认为深圳企业的加入能够为江海带来更多创新思路的碰撞。
“深圳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总部资源,江海有优良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优越的区位交通、连片的产业发展空间。发挥深圳、江海两地各自优势,能够突破资源错配和同质化竞争瓶颈制约,促进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格局的优化升级,进而强化深圳与江海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马红帆表示。
在发展的质量与规模上,江海区与深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中分到一杯羹,“高新”无疑是江海与深圳的“最大公约数”。“深圳走出了一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江门高新区则是全市创新资源最集中、承载深圳外溢新质生产力最优的区域。”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常委、广东银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雪认为,承接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业化,是江门高新区势必要肩负起的重任。“我们可以用好‘深圳脑袋’,发挥‘江海所长’,必要时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让更多来自深圳的先进科研成果在江海转换落地并产业化,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无缝对接,融合发展。”陈云雪表示。
独木难成林,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协同。市政协委员、广东网商时代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舒毅认为,民营载体应积极融入国资载体的协同发展框架之中,共同构建更加稳固与高效的产业链生态。“国资平台以资源整合与品牌影响力,引领龙头发展,稳固产业链基础。民营孵化器可以专注培育产业链中小企业,构建紧密供应链,为龙头提供坚实配套。”舒毅说。
聚焦“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实现“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
深中通道通车后,聚焦“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江海区如何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建设,争当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区政协委员观点一致: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实现交往交融“心联通”。
“深中通道让江海成功加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带来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市政协委员、广东华辉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挺认为,基础设施“硬联通”给江海区带来了机会,而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则是抓住机会的关键。
“政府一方面要引进先进企业,另一方面也要服务好本地企业。”冯挺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给予企业增资扩产的决心,也能给正在犹豫考察的企业带来落地投产的信心。
“政府要想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加强在企业心目中的信任度,让企业感到当地政府可以信赖、可以倾诉、可以依靠,能干事还能干成事。”区政协委员、江门亨通高科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泽通也认为,政府应当成为企业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可靠的伙伴。
在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或许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成为加速社会资本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从而实现促进产业升级、补齐产业短板、加快产业聚集的正向导向作用。区政协委员、广东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禹认为,江海区可通过探索运用“专业投资机构+政府产业基金”方式,推动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落地,发展方式由财政直补为主向“投补结合、以投促招”转变,促进转型升级。
深中通道让各类生产要素在深圳与江门之间流通更加迅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可避免会面临人才问题,如何引才、留才,实现交往交融“心联通”?区政协常委、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吉平认为,引进人才不一定要将人“按”在本地,江海可以通过在深圳建设“反向飞地”模式,打破人才交流的地域限制,让人才要素在深圳和江海之间流动起来,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瓶颈问题。
区政协委员、德昌电机集团中国事务总监、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董事洪奇聪则认为,想要留住人才的“人”,最重要的是留住人才的“心”。“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派遣方式让员工来往两地工作,并给予适当的交通和生活补助;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解决人才子女教育、父母就医等问题,来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讲好江海故事,更要创好江海形象。”区政协常委、香港睿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娜建议,探索构建一座集城市人文、历史、规划、工业、数据、政策、产品、会议、人才、咨询等于一体的数字展示厅,一方面可以助力“新江海人”深入了解城市历史脉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数字展示厅作为江海对外推介的“新窗口”,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商、游客的目光,共谋发展合作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