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让“抑郁”学生回归校园
信息化赋能
让课堂教学更“智慧”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江门“保险人”以热血情怀点亮生命之光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7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抑郁”学生回归校园

    研究表明,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健康问题,我国的抑郁患者数量超95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比超过15%。

    当教师遇到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或者有抑郁症史的复学者时,需要做到摒弃偏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教师不是专业治疗者,但是通过与家长、政府、医疗机构等开展广泛合作,同样可以为这些“抑郁”学生的康复与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们回归校园。

    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 简小丽

    深化认知 沟通有术

    教师应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对抑郁症的理解以及对症状的识别能力。

    了解抑郁症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表现,有助于教师读懂学生的行为,避免误解。例如抑郁症的常见表征包括低自我价值感、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等,患有抑郁症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正在接受抑郁症治疗的学生,则可能会出现药物引发的嗜睡、反应迟缓、呕吐等表现。基于对抑郁症的认识,教师可以以更平和的心态以及更科学的方式与“抑郁”学生沟通,有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遇到“抑郁”学生时,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病情,并为其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受到忧郁型抑郁症困扰的学生,一般需要接受严格的治疗,例如服用抗抑郁药物等。教师可以与家长、学生充分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治疗,如提醒学生准时服药等。在学习生活上,教师需以人文关怀为主,在出席课堂和参与活动等方面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

    如果学生患有非忧郁型抑郁症,教师则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与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例如倡导“小步前进”,带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增强内驱力,促其自愈;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与同学的沟通问题,例如传授表达情绪的技巧,鼓励大胆表达等。

    面对自残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与家长、医护人员加强合作,共同探究学生情绪问题的根源。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得到“抑郁”学生的信任,并帮助他们以更加安全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关怀有方 张弛有度

    “抑郁”学生往往缺乏自我认同,且内心敏感。教师需要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待他们,但是不能过分迁就,以免适得其反。

    这些学生可能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敢寻求帮助,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出击”,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剥夺他们自我成长的机会,影响康复进程。教师要为爱与关心划定边界,鼓励学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挑战自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产生自我胜任感。

    当“抑郁”学生情绪趋向稳定时,教师应明确告知他们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如按自己节奏学习、活动,与教师约定后可灵活出席课堂,情绪不稳时可找心理老师或班主任倾诉等。同时,也要明确告知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如伤害自己或他人、破坏物品、未经允许擅自离席或离校等。

    家校合作 温暖相伴

    “抑郁”学生的康复,离不开家庭以及学校的支持,教师则承担着家校合作当中的重要角色。

    不少“抑郁”学生面临着家庭问题,例如经济压力、家长过度焦虑、夫妻不和等。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必要时联系学校提供捐款等实质性帮助,增强家长的信心,以更好地帮助“抑郁”学生脱离困境。

    同学们的支持对“抑郁”学生同样重要。在得到“抑郁”学生、家长以及医护人员的同意后,教师可以适时举行以抑郁症为主题的班会课,向全体同学解释“抑郁”学生的情况,并带领同学们认识抑郁症,减轻他们的顾虑。教师也要适当鼓励同学们在课间主动邀请“抑郁”学生参与活动,帮助该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