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谷江民 统筹:王平强 王鼎强
【文物名片】
文物名称:飞虎队员李时佑照片
年代:民国时期
来源:李启文捐赠(2023年入藏)
馆藏方:台山市三益银信博物馆
馆藏地点:台山市三益银信博物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
高挑的鼻子,消瘦的面庞,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在台山市三益银信博物馆,展出着这样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年轻人站在一排战斗机前,眼神坚毅地目视着前方。照片中的这位年轻人,正是出生于台城龙边村的飞虎队成员李时佑。
“三年前,美国李氏敦宗总公所元老李振才先生寄来一批资料,里面有李启文的叔父李时佑先生亲笔银信以及其家族的历史资料。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李时佑是一名飞虎队成员。”在收到资料后,三益银信博物馆的主人、江门市本土侨文化研究专家李柏达一件一件查,一张一张看,越来越多的细节和证据被发现,李时佑传奇式的飞虎英雄故事也渐渐明晰,而那张展出的老照片更是彰显其抗战救国、热心家乡公益的拳拳爱国之心……
热血青年在飞虎队闪耀
“李时佑在当飞虎队队员时,表现极为出色,做出过杰出功勋。”靠着一封泛黄的照片,李柏达“敲开”了过去这段封存的历史。
“飞虎队”的历史要追溯到1940年前后。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空军几乎与敌军拼杀殆尽,急需外援。经过几番外交斡旋,是年6月,中美两国正式将“在美招募一批飞行员组建中国第一支歼击机航空队”一事提上日程,并得到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
1942年,陈纳德组建14航空地勤队和987特别通信连,到中、缅、印战区参与战争。这两支队伍约有1600人,其中95%是华裔,当中大多是祖籍台山等地的青年,无数台山侨胞加入飞虎队,与美国军民携手共抗法西斯。
李时佑1916年10月出生于台城龙边村,青年移居美国,参加华侨开办的第三期中华航空学校学习,20岁加入美国空军,成为陈纳德的部下。抗战爆发后,李时佑等热血华侨青年跟随陈纳德率领的空军部队来到中国。
“1937年8月14日,他奉命随空军部队第一次和日军正面交战,他所在的空军部队共击落6架日本飞机,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受到美国和中国部队的特别嘉奖。”李柏达介绍,由于屡获战功,李时佑获得空军中校军衔。1939年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随后返回美国治疗。
“李时佑在伤愈后重返中国战场,与张松仰、朱安琪、余连贵等台山人同为飞虎队中的猛将。”如今,当李柏达看着老照片里李时佑的身影,他依然会感慨不已。
如今,李柏达将这些资料重新整理,希望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牺牲的英雄们。同时,他也希望激励更多人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爱国华侨创业报桑梓
在三益银信博物馆,一个褪了色的木制箱子陈列在醒目的位置,这是李时佑父辈在旧金山开办烟行销售的“广兰名烟”箱。李柏达介绍:“早年间华人大多从事小本生意或餐饮业,李时佑的父辈也是如此,他们在异乡闯荡,为了更好的生活,把异乡当成故乡,努力打拼经营自己的事业。”
作为旅美二代,在飞虎队服务的经历,给李时佑的一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军人的经历一直在激励着他拼搏和奋进。在抗战胜利后,李时佑将复员退役金作为底金经营银行、金铺等生意,显露其经商才华。
此后,李时佑在美国经营古董及餐馆生意,最有名的是三藩市金龙酒家和海城大酒楼以及罗省金国酒家、西雅图海城酒楼等,被誉为“酒店大王”。历经多年的艰辛拼搏,李时佑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逐步成为富甲一方的企业家。
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岁月流转,虽旅居在外,然而,在李时佑心中,那份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始终不曾放下。“李时佑是著名侨领,改革开放初期,为带动家乡的发展,在李时佑率先倡导下,李氏敦宗总公所组团回台山举办海外李氏宗亲总会恳亲大会,开创海外侨社回乡举办恳亲活动的先河。此后每3年举办一次的‘海外李氏宗亲总会恳亲大会’均安排在台山举行,每次都有五六百名海内外乡亲参加,助力家乡的发展。”李柏达表示,在事业有成后,李时佑不仅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更是心系祖国和家乡,为家乡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远离故土,但李时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与牵挂却从未改变。他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建设,先后捐巨资支持台山敬修中学旧校区、新校区、龙边村水泥大道、台山李氏大宗祠、南雄珠玑巷李氏大宗祠“美洲功德厅”的建设,为祖国、为家乡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时佑老先生历经抗战磨难,闯荡在外艰辛创业,在腥风血雨中奋斗出一番事业,最后以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回报家乡教育,他的故事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李柏达看来,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他要从家乡的故事讲起,唤起大家对早年华侨的记忆,激励年轻一代,让他们继承和发扬华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