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34位医护人员携手救下3岁危重患儿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8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首例学龄前儿童经“人工心肺”ECMO救治成功
34位医护人员携手救下3岁危重患儿

ECMO成功运转。
PICU医护人员24小时精心守护。

    “我儿子上ECMO时,医院的精英力量都来了,一共有34个人在里面。”昨日,方女士和丈夫带着儿子小励为医护人员送上两面锦旗。当讲起小励那场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32岁的她眼眶湿润,声音有点颤抖,“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悉心照护,我都不知道儿子现在还能不能陪在我身边。”

    ECMO是一种医疗设备,在医学上的意思是体外膜肺氧合,又被称为“人工心肺”“救命神器”。它可以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将血液从体内引导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液灌入体内。治疗期间,心脏和肺得到充分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小励年龄仅3岁、体重不足11公斤,血管极细、血管壁极薄,导致实施ECMO过程需要面对置管难、抗凝难的极大风险。江门市中心医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以及多学科团队直面困难,携手翻越这座高山,为危重患儿救治提供有力保障,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叶鸥 陈君

    与时间赛跑

    启动ECMO助力向“生”奔赴

    手足口病、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这个夏天小励遭了不少罪。7月初,方女士带着小励在新会区当地医院住院。不料到了第6天,由于病情进展严重,小励出现了心力衰竭症状。

    “叮铃铃……”7月8日晚上,尖锐的电话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江门市中心医院PICU医护团队接到求救后,迅速做好接收患儿的准备。很快,小励就经绿色通道送入了PICU。在充分评估并完成相关检查后,考虑患儿为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当时,小励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呼吸困难症状仍无法缓解。PICU主治医师王晓帅为其进行了床旁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暂时缓解生命通道难题。

    经过一整晚的抢救,大家不愿看到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小励的血压进行性地下降,而且心功能极差,使用多种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仍难以维持。看着小励毫无血色的脸,望着这个稚嫩的生命,在场的医务人员揪心极了。

    只有“救命神器”ECMO才能跟死神抢病人了!虽然该院已有ECMO救治的相关经验,但是年龄仅3岁、体重不足11公斤的学龄前儿童ECMO救治前所未有,这在江门地区也是首例。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实施ECMO技术具体有何不同?PICU医疗组长、主任医师关浩锋告诉记者,“学龄前儿童应用ECMO难度较成人更大。在ECMO运行过程中,产生血栓、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维持难度要求更高。”

    PICU主治医师裴夏南进一步解释,“第一,患儿年龄小,血管极细、血管壁极薄,置管难度非常高;第二,患儿血容量小、血管细,容易产生凝血从而导致血管及设备管路的堵塞,这将是非常致命的危险。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凝药物或流速过快,那么出血的风险则大大提高,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则可能影响患儿后期生存质量。”

    一直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PICU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危重症患儿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PICU主任刘东介绍,“自2022年开始,我们就外派专人进修儿童ECMO技术,并邀请省级专家来医院开展技术指导。”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刘东立即召集MDT(多学科诊疗),联合ICU、心血管外科、EICU、超声科等科室,共同确定了实施ECMO的相关流程及细节。

    方女士虽然心乱如麻,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刚开始,我还以为只是很小的事,谁知很快进展到心源性休克。医院果断地给出治疗方案,我选择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方女士说。

    时间就是生命。在与小励父母充分沟通,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号角就此拉响。

    面对江门ECOM救治中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首例,PICU医护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特殊管道的准备。为此,在医务部的协调下,PICU的ECMO团队努力完成了机器、管道及相关物品的准备。

    在PICU病房,各科室分工明确,彼此紧密协作。一方面,该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王广阔、副主任医师张志刚,仔细找出患儿仅5毫米的颈动静脉血管,小心翼翼地进行颈动静脉切开置管术。另一方面,ICU团队协助PICU团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机器预充。

    “成了!成了!”当看到暗红色的血液从小励体内经管路流出,经过ECMO的运转和处理后,充满生命希望的鲜红色血流由另一端回输其体内,大家都无比地激动。

    在多学科的协作下,PICU团队成功为小励实施ECMO救治,按下了生命的“重启键”。总结成功的原因,刘东说,“背靠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多学科团队协作齐发力,PICU团队敢于攻坚克难,得以为危重症患儿筑起生命防线。”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努力做在前面。这次成功,也是团队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关浩锋补充道。

    与细节较劲

    24小时动态管理精心守护

    攻城难,守城更难。ECMO成功上机,只是第一步,危重患儿的ECMO管理,就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密切观察患儿上机反应后,刘东和PICU护士长叶鸥立即指导团队精心实施管理方案。他们表示,“ECMO治疗管理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过程,接下来的精准治疗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毫厘之差可能导致治疗前功尽弃。”

    细节决定成败。整个ECMO运转期间,PICU医护人员24小时精心守护,一刻也不敢松懈,确保仪器设备顺利运转。

    制定精细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机器运转情况、动态复查相关指标……在刘东的带领下,关浩锋、裴夏南等医师团队根据患儿各项检验指标及病情,及时调整机器运转参数,动态调节抗凝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护理团队则专人专护,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全方位细致呵护,提高护理质量。除了做好药物管理和十几组补液等工作外,叶鸥带领专护小组,每隔1小时就拿着手电筒,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检查管路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上机第四天,当小励在陌生的地方醒来,看到身上插着奇怪的管道,他表现出恐惧和胆怯的情绪。PICU团队在严格的院感管理措施下,让方女士进入监护室探望。当小励终于喊出那句“妈妈”,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一切,方女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感动地说,“医生们从不计较上下班时间,动态监测孩子的实时情况。专班护士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三天三夜都没有回家。他们不仅医术高超,更是尽心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下,各科室的齐心协助下,经过72小时的精心治疗,小励的心功能逐渐好转,ECMO支持参数、血管活性药物均逐渐下调。经过严谨的撤机试验,ECMO团队充分评估后确定符合撤机指征。

    7月12日,小励顺利撤离了ECMO支持。面对血管修复难题,团队没有放弃。为了让小励保留右边动静脉血管,两位心外科主任运用“绣花功夫”的高超技术,为其进行了精细的动静脉血管缝合术。

    7月15日,小励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康复科团队助力小励快速进入康复期,开展吞咽功能、呼吸功能、肺功能、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康复训练。

    7月22日,小励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转到了PICU里的温馨陪护病房,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7月27日,小励各方面均恢复良好,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办理出院,健健康康地回到了家里。

    ECMO技术是目前重症医学领域最复杂、最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及各科室配合默契均有很高的要求。

    此次江门首例15公斤以下学龄前儿童ECMO救治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江门儿童危重症救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儿童危重症救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换而言之,有ECMO技术需求的危重患儿在本地就能实现救治,不必再花费时间精力辗转到广州等地求治。

    江门市中心医院PICU团队用“顶级版”生命支持手段,帮助患儿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刘东一脸疲惫但也难掩兴奋,“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提升技术,持续磨砺技能,更好地为江门乃至周边城市危重症患儿筑牢生命防线。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孩子能被救回来!”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