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牢记殷切嘱托 奋力担当作为
牢牢把握交通“开路先锋”定位
打造若干百亿规模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邑大学首批近5000份
录取通知书今日开始投递
深入研究阐释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能为祖国贡献力量,我很自豪”
南洋船舶今年已有15艘新造船舶交付出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8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4岁抗美援朝老兵张汝林:
“能为祖国贡献力量,我很自豪”

今年94岁的张汝林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精气神。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舜同

    通讯员 郭银芳

    8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鹤山市雅瑶镇古桥村的抗美援朝老兵张汝林家中。今年已经94岁的张汝林虽因旧患行动不便,但举手投足间仍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军人特有的精气神。

    “小功2次、三等功2次……”张汝林翻开因时间沉淀而变得有些泛黄的退役证,一张黑白照片映入眼帘,虽然照片有些褪色、磨损,但仍能从中看到年轻时张汝林那意气风发、精神饱满的样子。当天,张汝林向记者介绍了他抗美援朝的那段经历。

    毅然参军保家卫国

    “妈,我要参军!”1951年,当时只有20多岁的张汝林向母亲表达了要抗美援朝的意愿,但因为他是独子,家人不舍得让其奔赴战场。然而,张汝林参军的意愿很坚定,他个人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最终,他成功说服了家人,并于1951年1月入伍,加入到抗美援朝的行列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面对凶险的战场,张汝林没有畏惧。“抗美援朝是在保家卫国,能为祖国贡献力量,我很自豪!”张汝林说。

    担任运输班班长

    “从西海岸转移到东海岸,再转移到‘中线’……”回忆参战时的情景,张汝林告诉记者,进入朝鲜后,他所在的部队进行了多次转移,其间,时常遭遇敌人的猛烈袭击,他至今仍记得子弹在身边擦过、炮弹在身边炸开的情景。

    “在战场上,多一颗子弹、多一份粮食,都能让更多在前线拼命的同志存活下来,所以物资的补给一定不能断。”张汝林告诉记者,当时他在运输班担任班长一职,每到战斗时,他和同志们就要不断往返于后方补给点和前线,而他总是跑得最快、冲在最前的那个人。

    凭着“即使背上的物资使自己满身伤痕也必须把物资送到前线”的勇气与决心,张汝林在金城战役中荣立三等功。“我已经不记得一箱弹药、一包粮食有多重了,只记得很沉。为了尽快给前线的同志补充弹药和粮食,我们通常都会一人多背几箱物资。当时我们脚踩一双‘解放鞋’跋山涉水,山路崎岖、物资太沉导致腰和腿剧烈疼痛也得忍着,听到炮弹落下的声音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听到子弹在耳边‘嗖嗖’地飞过,我们也没有退缩。”回忆起金城战役的过程,张汝林说道。

    “1953年7月27日,晚上9时停火!”在采访过程中,张汝林清晰地说出了这句话。张汝林坦言,这是自己印象最深刻、最快乐的时刻。这是战争结束的时刻,也是抗美援朝胜利的时刻。

    对待工作细致认真

    由于战场上长期的负重劳损,张汝林也落下了腰椎结核的病根。因伤致残的张汝林在退役回到家乡后并没有闲下来,反而是更加主动地请求参加工作。“我虽然腿脚不利索,但是给你们扫地、看门总是可以的。”张汝林说,回到家乡后,他参加了管理粮仓的工作,其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父亲是一个对工作十分上心的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张汝林的儿子张广明说道。

    据了解,如今,张汝林的3个孙子也都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并在各自的岗位上接过祖父“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旗帜。张汝林也袒露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身为公务员的3个孙子能够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我也希望可以回到朝鲜,看看当年的战场如今有了怎样的变化。”张汝林说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