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蓝如洗,阳光爽朗明媚,在这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日子里,高考的喜讯如同一缕缕清风,轻轻拂过江门广雅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科技大学……一封封来自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为师生们带来了无比的荣耀与喜悦。
2024年高考,江门广雅学校再次刷新纪录,其卓越的成绩令人瞩目:1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1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特控上线超400人,本科上线超1200人;高分段学生表现突出,670分以上4人,650分以上20人,600分以上123人;254位学生被211或双一流以上大学录取……
为何江门广雅学校能再次为侨乡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答案深深植根于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的育人理念中,体现在“五位一体”全员育人模式的实践中,融入在每一节高效课堂的细节里,记录在每一份学生成长的档案中,也流淌在每一次师生谈心的温暖时光里……
文/陈慕欢 图/学校提供
A
全员育人
每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引路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事情的成败皆系于细节。”这句话不仅是江门广雅学校总校长郑春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自我鞭策的座右铭,也是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始终坚守的准则。他深信,教育是一份需要“弯下身来”的事业,每一项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应力求精细、追求极致。
为此,江门广雅学校秉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通过实施“导师分解”模式,构建了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老师、导师、心理教师在内的“五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导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指导学生正确规划人生;学校坚持实行“校长陪餐制”,校长、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班主任每天陪同学生共同进餐,做到师生“同餐同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守护舌尖安全;班主任每天查寝,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促进师生和谐相处;班主任、科任教师每天为学生提供“门诊式”坐班辅导,根据学生实际学情,精准实施拔尖、培优、辅弱策略,帮助学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老师除了常态化驻点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的个性辅导、咨询和治疗外,还定期走进课堂,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及时疏导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生活老师则集师者、长者、亲人、朋友的角色于一身,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作为学生的倾诉对象为其答疑解惑,给予学生亲人般的关怀、体谅和爱。
高三(6)班的何佩霖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如愿被武汉大学录取,她深情地回忆起在江门广雅学校三年的点滴:“每一节课,老师们总是准备得十分充分,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干货’,每节课后,我的笔记本上都是记录得密密麻麻的;我们每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导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给我们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心理支持……更让我感动的是,无论多忙,老师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总是充满活力、正能量满满的,鼓励我们轻装上阵、自信迎接每一项挑战。感谢江门广雅学校,感谢老师们!”
B
因材施教
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进步
“争取物理科成绩有50%的学生能达到优投线,90%的学生能上本科线。确保清北A班学生全部成绩达到90分以上,并在各种联考、模拟考中名列上游……”在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备课组教学教研计划中的目标一栏,这段文字十分瞩目。
“成绩就是王道,是学生们考上双一流大学的保证,我们必须时刻紧绷着一根弦,既要把尖子生培养好,又要注重整体成绩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物理科备课组长杨华丽介绍,每个学科备课组长都肩负着精心制定每学期、每月、每周教学教研计划的重任。要深入分析不同层次的班级学情、考情,为每个学生群体量身打造详细的教学进度与计划。“无论是清北A班、清北B班,还是名校班、一本班,我们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使是相同的知识点,我们也会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案、测验卷和作业,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杨华丽说。
这种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每一节“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中,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里面。江门广雅学校积极推行“先思后导,先练后讲,当堂检测,当堂点评”十六字教学方针,并全面融入到“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专题课”四种课型的实施与研究中。
这十六字教学方针有何“魔力”?杨华丽介绍,以物理课为例,老师需要精准把握学生课前答题反馈的学情,剖析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思维痛点,并结合历年高考经典例题,从一题拓展延伸到一类题,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训练、解决问题,自主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深刻体会命题的背景与逻辑,一步步建立答题思路与模型。“在这样的高效课堂上,学生们紧跟老师的思路,大胆探究,踊跃发言,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杨华丽说。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老师们的教学实力,各学科坚持每周开展“三课”活动,即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每位老师的公开课以及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学校还实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即全校所有老师的课都是开放的,所有领导老师都可以随时进入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每位老师都充满激情、干劲十足,不断追求进步与学习。”江门广雅学校副校长潘云平欣慰地说,学校的教研风气极为浓厚,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在行政楼内配备了专门的科研室。每一节课,都是经过集体评课、磨课之后,才会呈现给学生。因此,每一节展示给学生的课程都是精品课,都是经过严格考验的优质课程,让学生不浪费一分一秒,充分吸收知识。
C
润物无声
让教育的温度触及学生的心灵
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教育者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通过爱心、细心、耐心以及自己的教育情怀,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心田。致力于培养有优秀的人格品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懂感恩,有责任感,敢担当,有家国情怀、民族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样的教育就是有温度的教育。”郑春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外界都以为江门广雅学校的学习强度非常大,其实,我们不会通过任何不科学的方式给学生施加学习强度。”郑春娓娓道来,“当学生明白了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学习内驱力就会被激活,身上的能量就会被唤醒,学习起来就充满拼劲,并乐在其中。”
对于总校长的话,高三(6)班阮诗雅深以为然。她说:“郑校多次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都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双一流大学,接受最先进的教育,成为国家的新质生产力,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每次听到,我都感到热血沸腾,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阮诗雅在今年高考中,以67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药学本硕连读专业录取。“比起学习成绩,校长、老师们更关注我们的成长,在生活上、心理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她十分感念老师们的付出,“这三年来,其实我多次感到迷茫,很担心不能圆梦北京大学,压力大的时候我经常找我们的班主任杨华丽老师哭诉,我感觉她都把我当女儿了,哈哈!她真的特别能抚平我心里的不安,驱散我的忧虑。我衷心感谢在广雅的这三年时光,感谢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感谢所有的经历!”
有温度的教育不仅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更深深触动了家长们的心弦。“我真的觉得,当初为孩子选择江门广雅学校是我们做过最正确的决定!”高三(6)班徐颢庭的妈妈冯女士感慨地说,“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如此温暖人心,特别是生活老师凌应群,他几乎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作为江门广雅学校“五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活老师不仅悉心照料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引路人与守护者的角色。
冯女士不吝赞美之词,细数着凌老师的诸多优点:“凌老师是一位既温暖又严格的老师,他真心关爱着每一个孩子。他细心地记住了每位学生的生日,并在那天精心准备小礼物,送上温馨的祝福,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宿舍管理上,凌老师对自己、对学生、对家长都严格要求,不允许任何违规行为,确保学生们能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家长们的每一个需求,凌老师事事有回应,无一遗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作为家长非常放心。”
徐颢庭也分享了跟凌老师相处的一个小插曲:“高考前,凌老师到宿舍来,给我们每个人亲手戴上了幸运红绳,希望好运一直陪伴着我们。从那天开始,我一直都戴着这根红绳,果然,我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顺利被中山大学录取。这三年里,能跟凌老师相遇,真的是我们莫大的福气。”
南海之滨,西江之畔,凤凰择梧而栖,英才聚于广雅。在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郡新会,江门广雅学校犹如一颗璀璨新星,缓缓升起于教育的浩瀚星空,它不仅在江门,更在整个南粤大地,成为了一张引人注目的教育新名片,彰显着非凡的魅力与实力。总校长郑春在办学之初提出的“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广东省一流名校”的宏伟愿景,如今正逐步从梦想转化为现实,照亮了每一位学子与家长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