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童年的水泡饼
愧见旧书
爱上“打”字
蟋蟀情思
转弯
《静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愧见旧书

麦健荣

    近日,在网页上看到少年时追过的一本书——高建群的《新千字散文》。我一眼就认出它,简朴的封面上那一幅独具匠心的图画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淡蓝的天幕中有两只大雁展翅飞翔,鱼脊状的山脉下方有一枝梅花傲然挺立含苞待放,寓意这本文集如一剪梅清新脱俗。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我买的第一本旧书。

    也许受了“小升初”作文考砸的刺激,知耻而后勇,上了初中后,我曾狂热地阅读文学杂志类的书籍。《新千字散文》是我那个时候偏爱读的,收集的散文都是千字上下,适合我当时的阅读喜好。我也尝试模仿着写过几篇乱七八糟的东西,投寄到市县的报社,结果“石沉大海”没有下文。

    出来工作后,家庭生活发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变故,东西搬来弄去。待到一切稳定后,闲暇间我萌发写点什么的想法,想起那本千字散文,却可惜找不到了。这次网上遇见它,我激动得如见到久别的朋友一样。于是在购物网站上搜索它,竟然显示有十几种选择,同一版本开出的价格相差挺大。我经过对比后筛选出一本自认为性价比高的下了单。一个星期后,这本旧书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一瞬间,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

    书的左下角贴有“原版图书”标签,我端详后确认是当年的书,薄薄的32开本,封面上已有岁月留下的斑驳。

    老话有“旧衣不送人”之说,但书籍恰恰相反,不论书籍或新或旧,只要是心头所好,所获皆是至宝,丝毫不影响再拥有的欣悦心情和学习质量。重拾少年书,再现少年事,点点回忆浮现眼前,无尽感慨涌上心头。

    旧书把三个人连在一起,曾经有两个少年透过文字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与作者共鸣、共情、共振。翻开泛黄的旧书,氤氲出一种静水流深的朴素气息。观察书上圈点勾画的痕迹,可以窥见自己当年的阅读也是如此的浅薄,过多局限在学词学句方面,鲜有对文章给予更多更深的分析与思考,估计旧书主人与我的年龄大致相仿,该是一名初中文学爱好者吧。我掩卷沉思,这本旧书的主人现在工作会不会与文字有关呢?他(她)现在还在文学道路上追逐自己的梦想吗?我多么希望他(她)不会像我一样,在蹉跎岁月中失去那一份执着与坚持。

    重拾此书,让我再次了解作者。出版此书时,作者的年纪只是三十出头,像一颗熠熠的星在文坛上闪烁耀眼。我常常感叹,一些文学家年纪轻轻就能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王勃26岁写下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曹禺23岁写下《雷雨》……有没有天才之说?我不得而知。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还是一名初中学生,作者比我年长20岁,已经能写出这么多优秀作品。我再捧此书的时候,已过了知命之年,比作者当年年长20岁,而我现在要写出一篇像样的东西,仍感到非常吃力。为什么我与作者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除了用天才与庸才解释外,应该只能归咎于我过去浑浑噩噩虚掷的几十年光阴,还有自己缺少的那一份坚持。此时我脑子冒出一个滑稽的奇妙想法:如果没有与此书分开,我一直拥有它并常常学习它,坚持以它为目标,一年一点、一点一点地靠近它,如今的我,写作水平是不是就接近它了?

    再见旧书,给我震撼的还有书价的飙升,36年后此书在网上的最低标价比原价涨了40倍,最高标价是原价的100倍。“岁月积攒价值”,一本好书静静地躺在岁月里也会慢慢升值涨价。我想,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岁月里,也能这样长进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反观自己,回看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路,写作水平依旧还是原地踏步。

    重读旧书,我读出曾经的自己,检视现在的自己,直到现在,当我虚度了半生年华之后才幡然醒悟:是我丢掉了那一份的初心固守,缺少了那一路的摸爬滚打。想到这,我不禁愧赧。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