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多年来,浙江持之以恒推进“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努力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年是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第四季度是抓发展的冲刺期、黄金期。
10月12日至13日,市委书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岸明率团赴浙江金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更大力度推动江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开创新局。
看什么?学什么?带着思考,江门考察团到了这些地方——
江门日报记者 唐达 毕松杰
1.
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花园村
产村融合发展带动区域共富
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名村综合影响力300佳”前三甲,2023年首次跃升全国第一;全村实现营收725亿元,个私工商户达3035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7.6万元;拥有全国最大村级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摩天轮和浙江省农村第一高楼……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名村”“浙江第一村”的花园村。
花园村地处浙江中部的东阳市南马镇,改革开放以前是有名的穷山村。2003年“千万工程”在浙江拉开序幕。20多年来,花园村深入推进“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花园之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花园集团是“成长”在花园村的国家级企业集团。从1981年办服装厂开始,集团逐步发展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并带动花园村经济的发展格局。今年10月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其名列第285位。
以花园集团为核心,花园村产业涉及生物与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红木家具与木制品、新建材与建筑、文化旅游与教育卫生等领域,拥有上市公司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建成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
从穷到富、从小到大。“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花园村坚持“先富带后富”,两次“一村并九村”,整合周边基础薄弱、发展落后的自然村,以空间、要素、资源、体系等整体配置的方式实现结构重塑,提升村庄建设能级,在村级层面走出一条产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共同富裕之路,让花园村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创业乐园、共富花园。
从弱到强、从村到城。昔日“穷山村”华丽转型,花园村统筹考虑村庄发展、功能布局、产业规划、人口聚集等因素,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推动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连片开发、规模化运作,打破原先散乱的村庄发展布局,形成村民居住区、生态农业区、三产服务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区等,做到“功能分区”合理,生产生活相宜,让紧缺的土地高效利用起来,建成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
如今的花园村虽不是城市,徜徉其间却更像身在一座现代化都市,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具备了城市特质。
2020年底,浙江“千万工程”展示馆获批落户花园村,全景式展示了“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和巨大成就,是浙江省唯一一座以“千万工程”为主题的展示馆。在浙江“千万工程”展示馆,江门考察团从中感受“千万工程”给万千乡村带来的精彩蝶变,深切体悟“千万工程”背后的实践伟力。
作为“千万工程”实践样本,花园村以要素聚集推动村域小城市发展、以产村融合带动区域共富的做法,再次启示我们“产业振兴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2.
新时代“寀卢经验”寀卢村
共享田园既种粮食又种风景
逍遥田园境,阡陌寀卢间。
东阳市寀卢村位于东阳江和白溪江交汇的三角洲冲积平原,三面环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隶属于东阳市城东街道。然而,因“农”而生、向“农”而兴的寀卢村,30多年前却曾为“农”所忧,面临“85%劳动力跳出农门”“30%土地出现抛荒”的困境。
上世纪90年代,寀卢村首创节约人力的水稻“撒直播法”并积极推广,又投资建设现代标准农田,成立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极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步形成“农技+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的“寀卢经验”,并闻名全国。
2003年,浙江全省启动“千万工程”。这20多年,寀卢村坚持与时俱进,形成并不断深化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共创共富”为核心要义的新时代“寀卢经验”,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在新时代“寀卢经验”展览馆,许多实践经验、创新举措,让江门考察团获益匪浅。如:
寀卢村突出党建引领。通过推行党建工作“六法”(即班子建设“梯队法”、村务决策“五议法”、乡风培育“践诺法”、党员管理“分类法”、联系群众“包联法”、共同富裕“帮促法”),切实增强党员管理实效和基层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寀卢村坚持科技强农。进入新时代,寀卢村依托物联网技术,搭建农业5G大数据智能运营中心,通过打造“智慧田园”,在土地管理、无人化生产、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智慧化、精准化;
寀卢村促进农旅融合。近年来,寀卢村创新打造千亩“共享田园”,对村里的1850余亩土地实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大力培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等农业新业态,打造建设集种植、旅游、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现代化田园,实现农产品总产值和利润同比分别增加15%和21%。
同时,寀卢村还创新上线“寀卢一码游”优化游客体验,规划建设省内首个“馆内科普互动与户外实地体验相结合”的农业科技馆,开拓亲子研学市场。
秋日的寀卢村风和日丽,1500余亩田地里,成片的晚稻随风摇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情此景,更能直观感受到:寀卢村以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以公园方式来建田园,让田园成为家园一部分的“共享田园”建设理念。寀卢村“共享田园”这种既“种粮食”又“种风景”的美丽经济新模式,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建设和美乡村的思路办法。
3.
“国际文化创客村”李祖村
推动乡村与农创客双向奔赴
在距离义乌市区直线距离不超过15分钟车程的李祖村,沿路有美景,处处是画卷,一边是抬头见山的生活热土,一边是近悦远来的创业智谷。然而,20多年前的李祖村,却曾是“脏、乱、差、穷”的“水牛角村”(意为看不到发展希望的穷村庄),别说外人不愿来,连村里人都留不住。
2003年,乘着浙江“千万工程”的东风,李祖村开始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李祖村四面环山位置偏僻,影响发展的突出难点是交通不便、环境不好、空间不足。李祖村把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作为重点,以整治村口“臭水塘”为突破口开展水体治理,全面启动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等“小五化”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义乌市整合国资力量,差异化打造10条各具风情的美丽乡村精品线。作为德胜古韵精品线上的重要节点,李祖村抢抓机遇,规划5公里诗画骑行线,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导览系统指示牌等基础配套设施,为未来乡村新蓝图的绘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祖村从曾经看不到希望的“水牛角村”,逐步蜕变为环境优美、颜值在线的“明星村”。下一步,如何跑赢乡村建设“下半场”,全面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李祖村亮出“国际文化创客村”IP定位,通过众创共富的独特方式,聚力打造一个以创客为主题和核心动力的未来乡村。
环境变好的李祖村,靠着发展“美丽经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不到0.5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6万元。截至今年9月,李祖村农创客项目增长到71家,游客人数突破65万,大李祖片区业态总销售额超4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示范村。
漫步李祖村,随处可见休闲微景观、文创小摊位,江门考察团先后参观党群服务中心、共富集市、“沙漠的染坊”工作室、进口商品馆等地,认真聆听农创客讲述乡村创业故事,切身感受“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李祖村的蝶变发展。尤其是,李祖村推动乡村与农创客双向奔赴的“组合拳”,极具启发性。
聚焦于“引”——
农创客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引领者。李祖村试点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招引“乡遇文旅”团队入驻李祖作为第三方运营,开展统一招商、产业孵化、活动策划和宣传推广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吸引返乡能人在李祖村创业、安家。
创业平台是乡村人才回归的重要支撑。李祖村启动农创园建设,推出集创业指导、产业孵化、电商培训、金融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众创空间”,通过农创客大赛、创客培训等形式,为农创客提供系统成长方案,以创客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聚焦在“育”——
李祖村以“活农村资源、促集体增收、富农民口袋”为核心,发挥以村民为核心的联合、众筹、创投等作用,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做到“村集体+村民+运营商”的共创共享共赢。
尤其是,李祖村以众筹等方式引导村民自主创业,激发村民主动投身创业。如,村集体带头创办“豌豆花乡厨”等自主品牌,组织村民筹资成立公司,实现股东分红;创新设立强村公司,对村内闲置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后统一招商,形成村内产业集群;打造“妈妈的味道”美食街等优质产业项目,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聚集于“融”——
乡村文创是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村记忆的重要方式。李祖村溯源文化脉络,讲述李祖村“有礼”故事,打造“有礼的祖儿”村庄品牌IP,联合创客开发“争做有礼人”乡村小创客夏令营、“李祖乡约”等文创产品,加大了文化要素整合与产业耦合力度,助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从“引才引智”释放乡村人才内驱力,到“强村富民”增强乡村创业创新力,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以小见大、读懂“李祖”,将使我们更好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4.
“八仙积道”共富带
把“故事”变成可触可感的载体
“戏水八仙溪、骑行积道山;步步有景致、处处似桃源”,短短二十字,虽把“八仙积道”美景囊括其中,却难以道尽“共富带”的深刻内涵。
“八仙积道”共富带位于金华市金义新区(金东区),最早在去年初才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八仙积道”共富带涉及3个行政村,覆盖人口近2500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投资2.3亿元,由中国美院设计、金东区交投投资、浙江建设集团代建、杭州开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维。
项目在去年1月正式启动、5月三个村安装全面完成政策处理、8月运维单位进驻、9月开始招商、10月白鹭营地试营业对外开放、今年元旦全面亮相开张。如今的“八仙积道”共富带,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作为金东区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一年多时间,新老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八仙积道”共富带逐步形成一环(乡土中国骑行线)、三村(岭五、釜章、诗后山)、两带(八仙溪休闲带、积道山康养带)、九景(坡阳古街、积道里、白鹭营地、王溪湿地、马术场馆等)的大美格局。
在“八仙积道”共富带,江门考察团沿途参观坡阳古街、白鹭营地以及酒店民宿等,察看非遗项目活化利用、业态创新等情况,深入了解“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公司+产业运营联盟”的共富模式,进一步拓宽江门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思路。
“八仙积道”共富带为什么能“出圈”?
原因有三:这里有“千万工程”的基础、有多元文化的底蕴、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共富带里的岭五、釜章、诗后山三座村庄紧密相连,20多年持之以恒推进“千万工程”,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有效转化,“生态”“绿色”形成了“八仙积道”共富带鲜明的发展底色。
如,白鹭营地以山体水系、稻田景观为主,建有亲子研学中心、亚热带水果中心、水岸餐厅等,打造集户外体验、亲子活动等于一体的户外场景体验区;王溪湿地以滨水帐篷酒店、湿地景观为主,打造集观光住宿、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配套产业发展区。
更为关键的是,“八仙积道”着力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把“故事”转化为“体验”。坡阳古街被誉为“浙中第一古街”,历经9个月时间,通过点、线、面构建全方位保护规划体系,对老街分类修缮、业态引入,最大程度还原街巷整体风貌,打造成为集餐饮、文创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去年底,“八仙积道”共富带正式发布“归乡”这一独具辨识度的核心IP。围绕“归乡”品牌,突出乡土风情、乡村特色面貌和文化传承,把“八仙积道”故事变成眼见为实、可触可感的载体,以创意和乡愁吸引海内外朋友,不仅让人觉得好玩好看,更让人玩过看过能记得住、留得下、还想来。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学习借鉴“八仙积道”在开发模式、品牌塑造、业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将有助于我们做好农村旅游这篇大文章,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大动能。
5.
“中国好莱坞”东阳横店
创新推动“影视+”发展模式
东阳市横店镇,被誉为“中国好莱坞”。
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偏僻的小山丘,从1996年建设“鸦片战争”拍摄基地广州街开始,横店影视产业迈出了“无中生有”的步伐,一跃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全国最密集的影视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晴雨表、风向标。
文化影视产业、旅游业既是绿色低碳产业,也是“地瓜经济”的实践形式。在横店,江门考察团前往梦外滩影视拍摄基地,察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了解横店“影视+文旅”模式和夜经济发展情况。
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近年来,横店创新推动“影视+”发展模式,探索把“流量”影视IP转化为吸引游客前来游玩的“留量”的方法路径,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
譬如说:依托全国最大影视拍摄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横店影视城,打造与基地契合的各类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夜游、低空游、研学科普等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业态;通过分区域布局影视基地植入产业、支持村集体建设等形式,提升区域性集群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强磁场打开大市场。
20年间,以横店为代表的东阳市影视文化产业,累计实现营收近2000亿元,占全国影视剧拍摄市场份额70%,先后获得“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殊荣,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6.
“中心城区仅存最大耕地”义乌植物园
抓产业增特色激发发展活力
10公里长的绿道串联起建设湖、红旗湖、幸福湖三个水库,沿线依托原有生态建有花谷梯田、梅林撷趣、梧桐揽樱、花桥映月等特色景观。这里,就是占地超8.4平方公里的义乌植物园,义乌中心城区仅存的最大耕地、市域最大的城市公园。
义乌植物园总体面积广阔,农田、水体、植物景观等自然资源类型丰富,由义乌城投集团负责运营管理,未来该园将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在义乌植物园,江门考察团深入了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发展的模式和做法。
义乌植物园如何激发活力?关键在于抓产业增特色。
一方面是创新灵活业态。包括:以保底分成形式,开展户外天堂火车餐车场地合作;以纯租金形式,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引入农文旅项目;以合作形式,推动萌宠世界、儿童游乐、露营基地、汽车营地等项目尽快建成投运;以自营形式,打造时光外业态,有效融合周边生态环境,新建樱花游乐中心项目等。
另一方面是打造IP赚流量。开发出7大类39种文创产品,举办“一月一主题”活动,对接专业市集运营团队发展幸福广场周末市集等。同时积极研发研学课程,推介研学走出市域之外,进一步扩大了植物园研学品牌影响范围。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义乌植物园逐步发展成为以农耕休闲、活力运动为主题,以林田相依、湖水共融为特色,集科普教育、市民休闲、会议度假于一体的最生态、最文化、最活力的综合性城市植物园,实现了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