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恩平聚焦关键领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恩平实践
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

    10月16日,中共恩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恩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恩平实践的实施意见》,安排了500多项改革任务,涉及领域众多。

    全会提出,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分主次、排先后,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重点、“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主攻方向,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恩平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恩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究竟将剑指何方?

    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1

    完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制机制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镇镇联通、产城联通”

    纵深打通恩平联通大湾区“大动脉”,完善对接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的交通网络,积极配合深南高速公路、镇海湾高速公路、深中江城际轨道等项目恩平段的规划建设;谋划东成、横陂、那吉三镇高速公路出入口或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力争实现“镇镇通高速”。进一步畅通城乡交通“内循环”,加快恩平大道东延线、国道G325改线、省道S386线横陂至大槐段等项目建设,推动“镇镇联通、产城联通”,打通由内向外的发展大通道。

    ●低空经济“五同”协作模式

    与深圳福田区建立低空经济“五同”(即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收益)协作模式,推动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年内动工建设,实现“福田总部、福田研发+恩平制造、恩平应用”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五外联动”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用好外贸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打好“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组合拳,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展览会,办好中国(恩平)国际演艺装备展览会,支持电声器材等行业企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稳住订单、深耕市场。推进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规划建设恩平市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园区,支持外资参与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发挥好华侨华人众多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健全与国际友城、华侨华人、港澳社团、海外侨团常态化对接沟通机制,持续开展侨领侨商“家乡行”活动,更好凝聚侨心侨力。建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优化“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等侨益司法保护模式,完善恩平市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全力打造涉侨法律服务争端解决优选地。

    2

    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综合查一次”制度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立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着力解决服务企业“前热后冷”问题,持续推进民营经济“个转企”“小升规”。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大力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打扰。

    ●“恩向深中莞”招商

    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深化政企(协会)联合招商,强化“政府+产业+链主企业”招商合力。推进“恩向深中莞”招商,完善异地招商项目共享工作机制,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

    ●“链式改造”机制

    传统产业要建立“链式改造”机制,健全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加快智转数改步伐,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电声器材产业要整合产业资源,向演艺装备、大信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恩平电声器材品牌;陶瓷建材产业要推动传统建筑陶瓷等低端加工领域向研发设计、品牌创建、高端装饰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应用领域转型;纺织服装产业要着力完善“纺、织、染整、服装”产业链建设,提升生产环节和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

    ●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要聚焦“3+1”特色产业,完善专项政策体系,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目标企业,实现新兴产业集链成群、集群成势,着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与食品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要加强对数控系统生产企业的招商攻坚,全力实现“不出园区就能生产出一台数控机床”目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要大力发展智能装备软件和消费电子,带动演艺装备和电声器材行业向大信创产业和语音识别方向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要大力引进食品饮料、预制菜、现代食品装备制造、包装与保鲜等产业链企业,推动形成集生产、销售、原材料、包装、物流等环节于一体的饮料食品全产业链条。先进材料产业要依托广东道氏技术集团,以国内外下游市场应用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新能源电池导电浆料等前沿新材料领域,打造五十亿产业集群。

    ●低空经济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

    未来产业要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和产业配套服务机制,加快申报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立低空经济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1+N”园区管理机制

    理顺产业园管理体制,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优化园区公司投入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化运营;完善“1+N”园区管理机制,“1”指江门恩平产业园区,“N”指宝昌工业园、沙湖工业园、君堂工业园、圣堂工业园、江门水都产业园、横陂工业园等工(产)业园,进一步厘清园区管委会、属地镇(街)政府“权责利”。

    ●“三个一”政务服务机制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综窗改革,构建“一窗办理”“一表审批”“一步到位”的“三个一”政务服务机制,持续擦亮“1号到N号服务员”及“恩为您”妈妈式服务品牌,打造依法、廉政、专业、高效的发展环境。

    ●“节地提质”攻坚行动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节地提质”攻坚行动,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存量土地盘活利用,2025年全面实施新供国有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

    3

    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高效能科创活力

    ●“三阶三梯”

    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校(园)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完善“三阶三梯”(“三阶”即成长、成熟、成名阶段;“三梯”即教育先锋、骨干教师、名师名家梯队)优师培养机制,全力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冯如实验室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恩平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推动与中山大学航空学院共建冯如实验室。

    ●“创新标兵”行动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兵”行动,支持道氏、艾普升等行业“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元星工业新材料等科技企业建设江门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发挥格雷亚特、博泰智能等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壮大更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产业“新工匠”培养计划

    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产业等重点人才队伍“强基工程”,实施产业“新工匠”培养计划,构建富有恩平特色的人才发展格局。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推进引才聚智“八大行动”,持续实施“恩才回归”计划,建立健全乡贤侨胞常态化联络机制。

    ●“县才乡用”人才提级管理培育机制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县才乡用”的人才提级管理培育机制。完善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完成恩大创客中心建设,完善人才公寓管理,精准优质高效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4

    着力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

    促进高层次城乡融合

    ●“镇镇有声、部门出彩、村村有戏”

    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健全“镇镇有声、部门出彩、村村有戏”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大力构建“县域繁荣之城”新格局。

    ●锦江新城发展新版图

    升级完善锦江新城规划建设,充分发挥高铁站场、恩城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国道G325线改道,科学划定扩容区域范围,构建锦江新城发展新版图。优化整合实验小学、冯如小学、恩平市职教园、恩平市妇幼保健院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依托逸豪酒店、昌大昌超市、幸福百货等商业载体,将锦江国际新城打造成集商贸中心、消费高地、人气地标于一体的恩平CBD(中央商务区)。

    ●“4+28”省典型镇村

    深入实施“1145”强镇工程,持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促进城乡人口和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高标准建好“4+28”省典型镇村,2025年底实现恩平全市美丽圩镇“七个一”全覆盖。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推广“共富公司”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动省“社村”合作试点工作,深化“龙头企业+供销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区”协同

    “三区”(产城融合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绿色发展区)协同,是恩平市委立足各镇(街)特色优势、功能定位,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空间布局作出的工作部署。要坚持谋深做实“三区”协同平台载体,推动活动共办、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切实提升镇与镇、区与区之间的合作水平、协作质效。产城融合区要依托恩城街道与东成镇周边一体化发展,提升高端休闲生活、公共服务配套、旅游文体等服务能级,打造产城融合核心;围绕“强配套、补功能、彰魅力”,加快“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米仓—大槐片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规划建设开放式的公园广场、夜市商圈,增加绿化美化空间、生活消费空间、人气集聚空间;依托锦江河、镇海湾、响水龙潭等生态资源,优化生态廊道建设,构筑山水融合的生态空间。产业融合发展区要围绕省级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广陈皮产业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升级发展;围绕新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智能家居、绿色环保食品和农产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关联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机制;围绕侨乡文化、航空文化、歇马文化、温泉文化,推动特色文旅产业融合串联发展。绿色发展区要推动农业协同,加强经济林地的林下种植合作,打造万亩茶园;推动交通互联,谋划建设大田镇至那吉镇快速通道,加速两镇温泉资源、农旅资源串珠成链、提质升级,打造集特色农业、文旅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发展区。

    5

    着力深化民主和民生领域改革

    打造高品质生活

    ●“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

    持续深化“五种文化游”,培育“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新业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冯如故居、泉林飞行主题馆等文旅资源,做精做细航空研学旅游品牌。擦亮锦江温泉、山泉湾等省级职工疗养基地品牌,大力发展温泉疗休养等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深入实施“十镇百宿千房”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乡村酒店(民宿)招商力度,打造恩平特色民宿集群。

    ●“一廊五段”

    以“一廊五段”(“一廊”指锦江百里画廊,“五段”指温养锦江段、绿美锦江段、山水侨城段、红色锦江段和稻香锦江段)思路加快锦江百里画廊建设,打造集产业、生态、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共富走廊。

    ●“旅游+赛事”深度融合

    推动“旅游+赛事”深度融合,办好第十五届全运会山地自行车项目,培育“湾区泉马”(温泉马拉松)特色运动品牌,持续办好男子篮球联赛和“村BA”“侨BA”等本地赛事,以优质赛事活动、特色体育品牌带动消费市场“热”起来、文旅产业“火”起来。

    ●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抓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建好用好生态产品展览中心,大力推进6000公顷(9万亩)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推进产业园分布式光伏项目,拓宽“绿色价值”实现通道。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