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村民“说事、议事、主事”
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
银洲湖高速公路项目传捷报
“上天”“入地”干了啥?
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即将开始
全国已有近7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我国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30余个国家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海泉:
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通讯员 周玉红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对江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主题鲜明、举措有力,让人振奋、催人奋进。”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海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局将深入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持续加强要素保障,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积极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加快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

    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

    记者: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围绕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建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方面,市自然资源局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杨海泉:一是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6个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3个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试点镇以及中部8个工业重镇均已经形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全市共有208个有条件、有需求的行政村分别以单独编制、多村合并编制和镇村联合编制的形式开展村庄规划的优化提升。其中新会睦洲、台山斗山、开平塘口等省级试点片共有18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的编制,我市60个省级典型村已按照省厅要求完成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初步成果的编制。

    二是落实土地要素保障。建立“百千万工程”县市“指标池”,落实不少于3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产业项目,不少于1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镇村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已使用各类用地指标逾415公顷,使用林地指标逾232公顷,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逾49公顷。其中,产业项目使用用地指标逾174公顷(占比达42%),镇村项目使用用地指标逾82公顷(占比达19.78%)。

    三是强化用海要素保障。全市新增审批用海157宗,面积约11899公顷,其中处置港澳惰性拆建物料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台山市广海渔港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项目三期工程用海已获省政府批准,中广核江门川岛一、国能江门川岛二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完成用海预审。

    四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牵头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推动整治工作扩面提质,全市已有28个镇(街)上报整治实施方案,涉及项目投资685亿元,申报实施方案数量及投资额位于全省前列。

    五是强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规划支撑。牵头编制《江门市“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加快探索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记者: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谋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对此,市自然资源局将采取哪些举措?

    杨海泉:一是健全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机制。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江门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研究及规划》实施,释放海岸带空间发展潜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探索海水养殖实施“标准海”供应,启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挂牌出让工作,推进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和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强化重大项目用海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下海”。江门沿海一带已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37平方公里,为渔港建设、文旅发展、水产加工等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增长引擎。坚持“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租赁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思路,全链条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积极推进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建设,做强海工装备制造,加快海洋旅游发展,探索“渔旅融合”的新业态等创新海洋开发应用场景。

    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记者:在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方面,市自然资源局将采取哪些举措?

    杨海泉:一是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和县镇村绿化,“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筑牢生态根基。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提升综合效益。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森林经营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方面作出示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