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殿冠
南国书香节台山分会场活动上,由我介绍《榜样:致敬革命前辈》一书。在书香环绕的书店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是我所乐意的,亦令我愉悦。
《榜样:致敬革命前辈》由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精选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致敬革命前辈”栏目刊发的英雄故事。我向来读书偏爱“小清新”,不大喜欢宏大的叙述。“大地”副刊的文章却也文艺气息浓郁,颇有可读性。特别是江门作家刘利元的散文《那一棵棵胡杨》,读来甚是亲切。
能看到《人民日报》刊载身边的作家所写的文字,给我的惊喜自不在话下,而又写着家乡烈士林基路的故事,更令我赞叹不已。
刘利元的文字老练优美,既有家常式的娓娓道来,又有书卷气的信手拈来。《那一棵棵胡杨》以小见大,“绿荫里人们三三两两,或在摇扇乘凉,或凝视着眼前的一片半月水塘”,岭南的惬意带着追忆。烈士林基路的故居,或是我们所常见,隐藏于绿荫之中。林基路的童年应是常见的南方耕读的日常,而在时代的大变迁里,“他心头有一颗怎样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呢?
从侨乡台山到日本留学,又到延安、到新疆工作,林基路有怎样的转变?岭南的榕树和大西北的胡杨,给人的感受自然是大不同的。“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沙丘,偶尔可以见到几株散落的胡杨树,树冠很大,树干粗壮,铮铮铁骨般傲立苍穹”,革命前辈的敢为人先,在苍凉里又决然而然。
提起新疆的树,或许我们第一想到的是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胡杨作为另一形象却更有生命力,此乃大漠的脊梁。“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以其书写革命者再合适不过了。
作家笔下岭南村庄之小巧和西北大漠之广袤对照,见证着历史的突飞猛进,恰恰是童年林基路和革命者林基路的突变。
从“我”叩门而入,到远眺“戈壁之上,烈日寒霜,风沙漫卷”,是怎样的心路历程?读罢刘利元的《那一棵棵胡杨》,我真有种冲动,想沿着林基路的足迹,去感受一下祖国的辽阔。
《那一棵棵胡杨》不仅展现了一幅画卷,还记录了一段鲜活的历史。文学不仅是记忆,更是引领。读这样的文字,让我们信念更为坚定。
我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我认为,阅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维度与许多有趣的心灵对话,这样的对话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它可以充盈我们,丰富我们,提高我们,使我们能够“不为现实所困、不为时间所迷、不为思维所限”。
而阅读的力量会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空间。现在网络发达,似乎包罗万象,似乎无所不能,但真正在里面我们获取了什么?
沉溺游戏的一心只想着升级、打通关。喜欢网购的整天除了购物还是购物。很多人每天打开的页面其实是很单一的。网络里,不少人的天地没有开阔,反而更为狭窄了,进入了各自的信息茧房里。
过度地使用手机是眼前的苟且,阅读才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