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禽蛋类价格微幅盘整 肉菜类价格继续下降
江门是可以成就事业的地方
“鲤”跃龙门展新姿 “游”出产业振兴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双碳实验室博士后李磊:
江门是可以成就事业的地方

李磊博士。

    开栏语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在“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引领下,我市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等载体,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追梦舞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新平台,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展示我市在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成效、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果,大力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本报今起开设《实验室来了年轻人》栏目,记者走进我市一些重点实验室,与年轻科技专家一起聊聊他们的工作与理想,听听他们与实验室共同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故事。

    江门双碳实验室博士后李磊,33岁,安徽芜湖人,2022年10月加入实验室,主要从事碳计量方法与应用和藻类学研究。本有机会在上海知名企业工作的他,在获悉江门双碳产业布局、双碳实验室构建设想后,便毅然携妻带子来到江门从事科研工作。

    2年来,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李磊与实验室团队一起致力于生活污泥源头减量及其碳排放核算领域的研究,将填补国内市政污泥处置工艺全过程碳排放计量标准的空白;针对养猪场产生的大量废水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藻生物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为我国微藻生物技术在碳中和的应用提供了启示……他奋斗的足迹,见证了江门双碳实验室的成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赵可义

    减污降碳算法或将推向省标国标

    初见李磊,便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股冲劲和热情。他手头有多个项目同时在推进,这些项目均与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有关。其中一个项目已近尾声,研究成果——市政污泥干化-焚烧发电模式的减污降碳算法标准在行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水,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焚烧成为普遍接受的处理方式。在“双碳”背景下,这一污泥处理方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污泥焚烧能降低多少碳排放?如何计算?哪些环节可以优化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这是行业未来发展最关心的问题,也成为江门“揭榜挂帅”首期张榜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江门双碳实验室联合多家单位揭榜,这是李磊2022年加入江门双碳实验室后在合作导师徐明教授指导下开展的首个碳计量研究相关项目。

    揭榜后,该项目的发榜方江门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李磊的“常驻”单位。正是揭榜挂帅制度,为破解萦绕该企业的降碳计算技术难题提供了广招英雄帖的机会。

    “不知跑了多少次企业与对方沟通交流。江门的冬季虽没有家乡安徽芜湖冷,但在冬季污水厂实际采样和调研分析时的室外低温却有点令人难受。”李磊笑着说。经过深入细致研究,在合作导师徐明教授的指导下,他发现污泥颗粒在常被人们忽视的两个工艺环节上仍有碳排放,成为不可忽视的排放源,这成为碳排放核算的重大发现。

    “最终,我们估算出绿润科技污泥处理处置的碳排放量,并对其新工艺的减污降碳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李磊说。以绿润科技珠海三灶项目为例,该项目日处理35吨含水率80%的生活污泥,全年实现污泥源头减量约9581吨。经测算,每处理1吨干污泥,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100公斤,仅三灶污泥干化-焚烧发电项目,全年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320吨。

    目前,生活污泥干化-焚烧发电模式的减污降碳算法已形成地方标准立项,将来会进一步推向省标、国标。“这一标准的出台,将有望填补国内市政污泥主流处置模式全过程碳排放计量标准的空白,为污泥行业实现碳中和及污泥行业进入碳汇交易市场开展碳汇交易提供重要支撑。”李磊说。

    李磊跟进的另外一个项目则涉及到养殖废水减污降碳,更具推广意义。鹤山市绿湖农庄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单体养猪规模最大的企业,面临大量养猪废水处理难题。为应对这一环保挑战,江门双碳实验室与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启动了江门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微藻养殖的养猪沼液处理及其生命周期评价研究项目,针对养猪场产生的大量废水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筛选高效污水处理的微藻藻种,在绿湖公司养猪废水处理池中成功发现绿球藻和小球藻两种本地藻种,并计划通过逐级放大培养,实现其在养猪沼液处理中的广泛应用。这一研究不仅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促进了生物质生产,为我国微藻生物技术在碳中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为环保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李磊说。

    实验室作风务实、研发氛围浓厚

    202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的李磊曾有到上海知名企业工作的机会,其妻子当时在上海一家港资企业工作。与家人留在上海工作,这是不少人的追求与梦想。

    “想到外面拼一下。”“不安分”的李磊萌生“离开舒适区”的想法,但要拖家带口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而且是到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实验室平台,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获悉江门双碳实验室的建设构想及其研发领域方向以及江门对“双碳”发展战略布局后,李磊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江门。“大有可为,江门是可以成就事业的地方。”他表示。

    目前,李磊和家人均来江门居住生活,也在江门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小孩的出生,算是在江门扎下了根。

    “这里不仅有顶级的科研平台,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太多值得去探索、突破的领域。”两年来,李磊对江门宜居宜业环境很满意,更让李磊满意的是实验室及其团队严谨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研发氛围。

    作为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的徐明教授对李磊的影响十分大。李磊指着实验室旁的一块试验田说,“不要小瞧这片面积不大的试验田,它是徐明老师带领团队从土里刨出来的,已经培养出了3个硕士,还有1名博士在读。那时徐明老师经常忙到半夜,晚餐一碗炒面就对付了。”李磊从徐明老师身上看到的是扎实严谨的科研态度,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实验室的年轻人。

    “在徐明老师身边工作受益匪浅,他关注年轻人的成长。我读博士主要从事藻类学研究,属于生态学范畴,碳计量研究与我的专业不算对口,几乎是徐老师手把手教我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这令我非常感动。”李磊说,“当时,我有一个项目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距离申报日期很近了,但我的基金本子仍有诸多问题还不甚清晰。徐明老师研判国际国内行业发展态势、实验室研发优势,特别是从国家重大现实需求、实验室研发基础、科学研究空白等方面进行指引,从项目申请书宏观构架和写作细节上给予全面指导,正是徐老师的鼓励支持,支撑我有足够信心去申报国家项目,最终该项目成功入围。”

    “去年底,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这给了我极高的科研起点,在发挥我藻类学研究所长与双碳领域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让我备受鼓舞。”李磊表示,“现在回顾2年来所做的工作,我对当初的选择感到很自豪。目前我所处的科研平台、所走的科研道路,正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将来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