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0月3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开门见山,将调研过程中查出的“病灶”、找出的“隐疾”,一吐为快、直击要害。金融、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拿出目标、计划、举措,直截了当、实事求是、不遮不掩,答出了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责任担当、落实决心。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专题询问,人大问出了思路、办法和举措,政府展现了态度、决心和承诺,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我市‘百千万工程’再上新台阶。”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易中强表示。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通讯员 许涛 刘德庆
有备而来
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堵点难点痛点
今年3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牵头组成调研组认真学习研究省、市“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以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市政府以及市发展改革局等24个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各县(市、区)和部分镇(街)、村以及兄弟市实地调研,听取部分五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等,全面了解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总体工作进展。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认为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我市县域实力不断增强,镇村建设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还存在县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镇村建设短板较多等问题。同时,调研组找准切口,重点梳理出涉及金融供给、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等“百千万工程”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专题询问的问题,这些问题饱含民意和诉求。
“适合基层乡镇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针对农村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较少”“镇(街)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基层财政十分困难,‘三保’压力很大”“我市是农业大市,但是产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增收后劲不足,对农民增收带动不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速偏低”……紧扣“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轮番提问、直奔主题,问出了对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高度关切和群众期盼。
问出实情
增强加力提速的紧迫感使命感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力量群思众议。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询问方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紧扣主题问出实情,切实增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紧迫感、使命感。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土地要素保障是关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短缺、项目等地的情况,导致部分产业项目落地困难。也发现部分县(市、区)、镇的干部不熟悉土地等有关政策,对诸如‘点状供地’‘全域土地整治’这些政策工具不懂得如何去操作,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陈旻直抛问题。
“大量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存在的同时,部分地区仍反映新增用地指标短缺,究其原因,可能存在用地单位的需求和现有土地资源不匹配、县级政府统筹资源要素力度不足、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原因。保障县域产业和发展用地既需要优化新增用地的配置,也需要多途径盘活存量土地,我们将从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健全招商项目配置资源机制、分类施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积极推动低效用地盘活等方面着手解决,并加大力度做好土地政策的宣传指导,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对政策的掌握,助力‘百千万工程’。”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建新回答道。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除2022年与全省持平外,2021年、2023年的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省人大代表、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国安直言,要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而不能只是企业或经营大户获益。
“代表提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实效性,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今年1—9月,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0元,增长5.7%,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7∶1,全省排名第7,与我市GDP总量排名基本相符。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从政策性、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四个方面更好带动农民增收。”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少强说。
专题询问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不仅重点突出、切中要害,还追问政府部门接下来破题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确保“问”到点子上、“答”到关键处、“落”到行动上,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抓好“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跟进落实
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推动各职能部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得到解决的突出问题,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固化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变答复为行动、变承诺为现实。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强化“市际横向”和“市域内”两个帮扶协作。“接下来,发改部门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抢抓‘大桥经济’机遇,切实推动地市间以及市域内的协作,让先进地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到相对落后地区投资,推动我市东西部协调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预算工委主任赵崇景问道。
“当前,地市间以及市域内的协作,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此,我们将高标准建设产业承接载体,做大做强省产业有序转移江门主平台开发公司,强化市域统筹,确保江门主平台2024年工业总产值不低于850亿元。深化与中山对口产业协作,用好用活协作资金,加快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硅能源、智能家电等4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建设。拓展多种形式市场化合作模式,重点推动深江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市发展改革局局长胡其波说。
产业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指出,目前我市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部分园区“九通一平”工程覆盖率尚不足50%,园区产业功能与商务、居住功能在空间布局上不够科学,生活配套能力还比较弱。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一流园区为目标,每年重点推进100项基础配套项目建设,每年基础配套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全面提高园区开发能级和水平。目前,全市7个省产业园区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接下来,我们将抓紧对标国际、国内高水平园区,按照‘九通一平’标准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将加大力度对标苏州工业园等一流园区,按照‘七个一’工程标准,持续完善园区周边生产生活配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健钰说。
着力推动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市政府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重点之一。“我市一些重大文旅项目发展缓慢,台山、恩平的温泉、滨海类景区业态存在老化现象,在大湾区城市同类别产品中竞争力不强,对文旅经济支撑力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省人大代表、蓬江区侨乡汇农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慧宏辛辣提问。
“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未来五年将统筹省级财政投入100亿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我们积极做好项目储备谋划,牵头梳理了全市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共30个,涵盖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科普项目等类型,计划总投资超170亿元。下一步,将积极争取省资金支持,列入省重点项目。此外,今年全市文化旅游体育项目也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8.29%,超时序进度推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部门协作,做好审批、用地、市政配套等要素保障,确保重大文旅项目按期建成运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邝积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