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槐镇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擦亮群众生活幸福底色。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构建“一核四治”
基层治理“强根基”
大槐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建立“共治为纲、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四治”融合治理模式,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化解基层矛盾,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共治为纲。大槐镇将辖区划分为16个综合网格,在每个网格成立党支部,下设村(社区)民党小组,划分党员责任区,着力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共治模式。
自治为基。大槐镇将“背包驻村听民意”与“十户联防互帮互助”深入融合,构建“群众+党员+户长+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联动模式,实现责任到组、联系到户、包干到人,实现“邻里互助、居民自治、群防群治”。
法治为本。大槐镇依托“槐事好商量”工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一村一辅警、驻村律师全覆盖等,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
德治为先。大槐镇依托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立足本镇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新风服务活动。如,开展各类评比活动,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崇德向善乡村新风尚。
聚焦“三个课堂”
基层治理“添动能”
大槐镇深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资源整合、多元共建、从严治学,打造“三个课堂”,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的乡村治理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用好“党校课堂”。依托大槐镇委党校,开设“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强化培训班,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开展交流研讨。创新开设“橡胶树下的党课”,切实提高全镇党员领导干部解放思想、驾驭工作、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建好“槐治有讲”课堂。大槐镇主要领导带头授课,驻村律师顾问进村讲,优秀本土人才主动讲,从民生“小切口”入手,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办好“农村夜校”。大槐镇主要领导带头授课,将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纳入培训范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粮食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内容。
2024年以来,大槐镇依托“三个课堂”开展集中学习培训50多场,3000余人次参训。
建好“三大平台”
基层治理“有依靠”
丰富“槐事好商量”工作室内涵。大槐镇依托“槐事好商量”工作室、涉侨调解中心等,用好“信访超市+外送服务”诉求处理平台,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及时化解矛盾。
建立“越侨”工作室,深化“党建带侨建”。大槐镇选派优秀侨民子弟参与侨务工作,聘请5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侨民子弟作为“越侨”工作室的侨务特约顾问,17名担任村“两委”干部的侨胞为侨务助理顾问。
发挥“边界调解室”作用,创新跨市互联共建模式(大槐镇与阳江那龙镇),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共用、边界地区联勤联防。成立跨市治安联防队,实现在禁毒重点整治、突发事件处置、特殊人群服务、平安创建等方面的通力合作,进一步筑牢区域社会治理安全防线。
2024年以来,依托“槐事好商量”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88宗;依托“边界调解室”成功化解涉土地、涉工程款纠纷27宗;依托“越侨”工作室接待来访侨民30余人次,受理问题21条,涉及建房用地、子女上学就业、职工退休等方面,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