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日,崖门镇迎来了170多张“洋面孔”,令这个魅力小镇的“国际范”瞬间拉满。
究竟是什么东西具备如此吸引力?毋庸置疑,便是闻名中外的蔡李佛拳。11月3日,蔡李佛第九届海内外武术交流活动在崖门镇京梅村举行,来自17个国家(地区)的约250名海内外蔡李佛弟子齐聚一堂,其中“洋弟子”超170名。
早就“火”出国门的蔡李佛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术精英。如今作为纽带,它吸引遍布全球的海外弟子来到崖门镇寻根。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以武会友,成就了一次归宗溯源之旅,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盛会。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蔡李佛源出京梅
拥抱世界 礼让天下
蔡李佛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各地的蔡李佛弟子都很熟悉这样一副对联:“蔡李佛门源自始,少林嫡派得真传”。这副对联讲述的就是陈享先生当年创立蔡李佛门派的故事。
1836年,陈享综合少林拳(蔡福)、李家拳(李友山)和佛家拳(陈远护),创立了蔡李佛拳。应乡中父老邀请,陈享在京梅村“缘福陈公祠”设立洪圣武馆,传授武学,一改中国传统武术的嫡传方式。陈享因武艺非凡而名扬四方,两广各处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投于门下,京梅村成了蔡李佛拳派的发源地。
随后,陈享到南洋、美国旧金山等地任教,以其精湛的拳术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第二代传人陈官伯、张炎等人在岭南地区广收弟子,蔡李佛拳由其弟子发扬海外,传承至今。如今,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弟子门生已超1000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0多年来,蔡李佛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扇窗口,促进中西方武术交流,让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球各地绽放光彩。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功夫都很向往。在海外,几乎无人不知‘功夫巨星’李小龙。中国功夫就像一种共通的语言。”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五世孙、伯利兹华侨陈永建表示,蔡李佛拳能突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局限,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以武会友,“发拳时需发出‘挖、嘀、噫、哈、卟’等声音,我在海外教授拳法时,会耐心向外国人解释这些词,让他们一点点模仿。学习拳法的过程也是语言交流、文化交流的过程。”
“洋弟子”寻根蔡李佛
感受地道“中国味”
每年农历七月初十,是陈享先生的诞辰纪念日。这一天又被蔡李佛弟子们称为“享公诞”,是蔡李佛弟子回乡集会、缅怀师恩的重大日子。在陈享故里,每年的“享公诞”都是一场浩荡盛大、以武会友的“武林大会”。2003年,京梅村首次组织蔡李佛海外弟子“回乡拜祖”。蔡李佛第六代弟子黄振钦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百余名海外弟子从洪圣始祖馆的门口一直跪拜到陈享公像前。“中国文化中,能跨越种族与国籍,让外国人如此虔诚拜服的,可能只有中国功夫。”黄振钦感慨道。
今年是陈享公诞辰218周年。11月3日上午,170余名蔡李佛“洋弟子”举着各国国旗、拳会旗帜从京梅村牌坊路口进村,分批到陈享故居、洪圣始祖馆参加庄严的祭拜仪式,场面盛大又庄重。下午,京梅村搭起舞台,蔡李佛海内外弟子轮番上阵,表演拳术、棍术、刀术和醒狮采青,展示蔡李佛文化和狮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自澳大利亚的蔡李佛“洋弟子”Craig Davenport从1990年开始学习蔡李佛拳,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年,我通过电影了解到中国功夫,然后在悉尼唐人街向蔡李佛拳师傅拜师学艺。每隔两三年,我就会到新会,与蔡李佛始祖陈享第五代嫡传玄孙、永胜堂国际总会会长陈永发师傅一起切磋武艺,到京梅村祭拜陈享公,参加类似的国际武术交流活动。”他说。
今年,“洋弟子”们还到今年正式对外开放的蔡李佛国际传承中心参观。该中心围绕“国际”和“传承”两条主线,展示蔡李佛拳技艺套路、练功器械、海外传承与交流等内容,成为江门“以侨架桥”的生动载体。馆内陈设让“洋弟子”大开眼界,他们有的仔细观摩蔡李佛招式图解,有的与陈享雕像拍照留念,有的直接“上手”木人桩,秀了一段真功夫。
寻根蔡李佛,寻到地道“中国味”。不少“洋弟子”第一次清晰认识到自己正在苦练的蔡李佛拳是怎样被创造、被传播的。所见所闻,皆是最地道、最生动的武术文化。
“今天上午,我和我的学生带着虔诚的心祭拜了蔡李佛始祖陈享公。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蔡李佛弟子齐聚京梅村,是一件很难得、很有意义的事情。”来自波兰的Tomasz Chabowski习武34年,如今已是当地一名出色的蔡李佛拳师傅。他进一步表示:“我小时候看过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深受鼓舞,很想成为像他一样有着高超武艺的人,于是我开始找蔡李佛拳师傅教我。我认为,学习蔡李佛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提升精气神,让身心保持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