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湾滨海新区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如何利用高校优势,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共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性任务,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一要凝聚共识,增强对广府文化、侨乡文化与侨乡精神的认同。二要把握机遇,助力“大桥经济”发展。三要汇聚众智,共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四要加强沟通,创新校企共同发展协作机制。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富有家国情怀、自强创新、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时尚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强调要“围绕完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制机制,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深度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港澳融合’工程,与湾区兄弟城市携手共进,真正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员”;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GDP达到5000亿,加快迈入万亿城市行列”。
银湖湾滨海新区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辖区现有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新会校区等高校。如何利用高校优势,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共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性任务,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笔者认为,通过明确合作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支持以及借鉴成功案例等措施,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银湖湾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凝聚共识,增强对广府文化、侨乡文化与侨乡精神的认同。
第一,要学习与研究广府文化、侨乡文化和侨乡精神。属地高校和银湖湾滨海新区企业可以组织师生和职工深入学习广府文化、侨乡文化和侨乡精神,通过讲座、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增进对侨乡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了解,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师生和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为滨海新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建富有家国情怀、自强创新、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时尚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
第二,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增强大家对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的关注度。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平台,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普及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提高师生对银湖湾滨海新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比如,可以通过企业内刊、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前景,增强辖区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再比如,我们还可以重点引进“敢为人先”的深圳创新创业精神,融合侨乡精神,共同构建和打造新的银湖湾滨海文化、大广海湾文化。
二要把握机遇,助力“大桥经济”发展。
第一,要融入湾区发展大局。属地高校和银湖湾滨海新区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关于湾区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战略规划,积极融入湾区发展大局,要通过参与湾区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在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属地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为银湖湾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例如,在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银湖湾滨海新区企业则可以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开展产业合作等方式,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
三要汇聚众智,共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属地高校与银湖湾滨海新区企业可以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高校提供科研人才和技术支持,企业则提供实践平台和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两者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培育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为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二,要构建人才高地。高校要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优势,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比如,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基金等方式,鼓励优秀学生和教师投身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发展事业。银湖湾滨海新区企业则可以加强与高校的人才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要加强沟通,创新校企共同发展协作机制。
第一,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合力推动滨海新区的发展。
第二,要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数据库,实现属地高校与央地国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通过共享科研成果、技术专利、市场需求等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
第三,共建“产业学院”。例如,地处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可与崖门镇当地相关企业共同探讨共建温泉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产业研究院等。
(邓复群,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门校区负责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