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还真的通过了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考试!”长沙街道的外地干部小龙(化名)喜不自胜。
今年以来,长沙街道以立体培养和发掘人才为目标,依托长沙街道党工委党校为青年党员干部开设“开元学堂”,以系统性、综合性和持续性的培养模式,加快青年干部成长步伐,为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在“开元学堂”的帮助下,已有13名学员顺利通过开平市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考试;6名学员考取社工证;2名学员考上在职研究生;6名学员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奖励;2名学员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青年干部们不仅逐渐成为业务能手,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他们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建言献策,贡献青春智慧。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通讯员 林泽鑫
“靶向”培训
充分挖掘青年干部潜力
据《开平县志》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川省南溪县举人叶秀重到开平任知县,认为位于长沙街道的马山是开平的门户,倡议在山顶上建一座5层高的“文笔”,以兴人才,后“文笔”改名“开元塔”。
为弘扬崇文重才的优良传统,打造干部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长沙街道依托辖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青年干部培养新模式,以“开元学堂”为平台,将街道35周岁以下的青年干部纳入培训范围,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互学互鉴、互帮互促、碰撞思想,充分挖掘青年干部潜力,努力打造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说、遇事能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作为的干部队伍,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深入开展学员需求调研,以‘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培训原则,将培训内容与组织需求、岗位需要、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靶向’培训,科学制订培训计划。”长沙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乔说。
据介绍,“开元学堂”的课程包括理论学识、新闻写作、摄影技巧、政务礼仪等,既有专题授课,也有参观调研。为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开元学堂”采取量化积分考核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表彰,形成了比学赶超、相互促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开元学堂’的课程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十分贴合我们的成长需求和工作需求。”长沙街道团工委书记周秀玲作为学员代表,感受特别深刻,“这个学习平台帮助我们持续‘充电蓄能’,增强‘内劲’,我们开展工作时,底气倍增。”
针对青年干部普遍存在社会阅历较浅、实战经验不足、专业能力偏弱等情况,长沙街道充分发挥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对学员实行一对一、一对多指导,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加速学员成长步伐。
精耕细作
栋梁之材“茁壮成长”
在长沙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梁柳芳看来,在“开元学堂”上,青年干部以小组合作、分组轮值的方式承担各项任务,每个学员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岗位角色,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学员由“要我学”变“我要学”、由“我听讲”变“我要讲”、由“我参加”变“我组织”,执行力得到增强。
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性成果汇报会”“金点子征集活动”“点影百千万,行摄新长沙”等重要项目或活动中,学员们各展所长,在实战中夯实基本功、练就“硬本领”。同时,也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队伍的工作效能。
结合工作需要,长沙街道党工委不定期进行岗位调整,实现“人岗相适,能岗匹配”。
据了解,目前,“开元学堂”已开展政治理论培训6次、专业技能培训5次、志愿服务活动7次、共建活动6次、综合能力考核展示3次、现场参观教学4次。同时,“开元学堂”常态化开展羽毛球、飞盘、气排球等体育健身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学员们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
开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元学堂”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有新意、有深度,提高青年干部的干事能力和热情,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我们将继续以事业长远发展和干部队伍长期建设为发力点,精雕细琢,多渠道推进‘开元学堂’品牌发展。”朱乔表示,将着力打造政治素养好、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青年干部人才,让青年干部把精气神提振起来,起而行之、奋楫争先,争当新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