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因地制宜“植”出江门“绿”
“广播剧精品送基层”活动走进蓬江区
为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贡献侨都力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活动走进江门,擦亮“爱心之城”文明底色
为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贡献侨都力量

江门市中心医院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合作正式启动。
江门市中心医院加入“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

    人体器官捐献,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12月10日,“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全国第十五站走进江门,“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江门市中心医院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暨施予受器官捐献江门会议同期举行。

    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规范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次活动也正是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的实际举措,以实际行动推动江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联合多部门跨界合作,形成全社会合力,为推动江门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李萌 陈君 聂翠霞

    打开新天地 部门联动形成协同推进合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不仅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实践。

    “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以城市整体为单元,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以“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引领,多形式宣传器官捐献理念,同时推广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引导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本次活动在江门市人民政府及各相关单位支持下,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办、江门市中心医院承办,红十字国际学院、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红十字会、江门市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各器官捐献和移植领域专家代表共300余人参与。

    器官捐献是最高的“生命礼物”,是延续光明和生命的希望工程。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原副会长王汝鹏表示:“期望通过‘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和施予受器官捐献会议的持续开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识,动员更多人参与并成为捐献志愿者,用爱心和行动传递希望,为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走进江门,是落实《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的实际举措。”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书记、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强调,“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各界广泛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

    早在2020年7月1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就创立了“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品牌,发挥“党建带共建、党建带群建”作用,通过主题党日、联学联建等方式走进各行业各级党组织,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活动中,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炎明从赵洪涛手中接过“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杯、队旗,成为“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场还举行了施予受志愿服务合作启动仪式,标志着江门市中心医院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征程中,不遗余力地继续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在等待器官中挣扎求存的患者及其家庭带去“生”的希望。

    构建新格局 推动江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

    广东的排头兵作用,还体现在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事业当中。“广东是国家首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试点省份,器官捐献数量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拥有21家移植资质医院,数量居全国首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铁指出,“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接下来,要加强科普宣传,增强部门联动,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一场场生命接力,一次次城市行动,必不乏侨都力量。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爱心之城”,江门拥有浓厚的公益慈善氛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市器官捐献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志愿登记18490人次,成功捐献器官(遗体、组织)88例,为更多生命赢得生机,为更多家庭送去希望。

    “今年,《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条例的实施为这项关乎人们生命健康的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护,也从法规层面对加强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霍枫表示,“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全国第十五站落地江门,是出于推动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宣传教育及知识普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侨乡在器官捐献和移植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江门五邑地区龙头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推进器官捐献专项工作。黄炎明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1985年),该院就引入了角膜移植手术,此后曾陆续开展肾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等,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优势。截至2007年成功完成肾移植113例、肝移植13例,国家政策调整后,该院一直在为重启器官移植资质申报而努力。

    近年来,该院在广东省第二OPO牵头单位(组长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指导下合法合规落实器官捐献专项工作开展。不仅组建江门市中心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委员会,还派出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移植专项进修学习。近4年来,器官捐献案例数累计达41例,遗体捐献例数3例。

    黄炎明表示,此次加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创建的党建联盟“生命接力先锋队”,代表着江门市中心医院全体党员、医务人员成为推动器官捐献理念宣传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

    精彩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长江学者”陈忠华教授带来《五十年:我所经历的器官移植史》主题分享。器官移植是挽救器官衰竭患者最后的救治手段,器官移植技术被称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陈忠华从事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40多年,是在中国最早推动和例行器官捐献的专家之一,也是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的专家之一。他以生动的事迹和案例讲述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工作历史。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霍枫教授以《新时期人体器官捐献系统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与发展》为主题作出分享。霍枫强调了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机制在推动器官捐献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对新时期人体器官捐献标准和流程要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规范运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肝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刘超教授带来《逸仙肝移植学科发展分享》主题分享。刘超从学科定位与平台建设、学科队伍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分享医院肝移植学科发展的经验做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主任丰贵文教授以《器官移植学科及器官捐献科专业化建设的经验分享》为主题作出分享。他阐述了河南OPO学科化发展历程、建设成果和器官移植学科体系化建设。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宣传部主任刘璐带来《公益慈善助力器官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分享。刘璐介绍了行业概况以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的工作开展情况。她表示,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未来,该基金会将继续推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