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更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长远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不利于数学思维的拓展。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具备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面对复杂的应用题时,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清晰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关键。同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设计“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数学思维。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形象思维。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物体的长度、角度,制作几何图形模型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有助于培养形象思维。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创新思考提升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常规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更简便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多种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探索和实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逐步成为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人才。
江海区朗晴小学 杜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