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为不少江门人聚餐的首选。然而,火锅虽好,却易“惹病上身”。近日,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火锅多辣、多油、多肉的“三多”特质,不仅让美食爱好者迷恋,也让“火锅病”尾随而至。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黎歆
火锅配冷饮,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26岁的李先生酷爱火锅,尤其喜欢吃“热辣滚烫”的重庆火锅。前段时间,他与朋友聚餐,一周吃了三顿火锅,有时甚至把火锅汤底都喝完。恰逢那段时间李先生经常熬夜,有一次吃完火锅后感觉肠胃很不舒服、腹胀难受,起初以为是吃撑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但随着时间推移,腹痛加剧,不仅排出黑便,竟然还晕倒了,最后被朋友送到医院就诊。
入院时,李先生神志淡漠、出冷汗,呈现典型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李先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随后进行了内镜下止血治疗。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病情好转。
江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张彩浣表示,火锅作为一种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问题,加重胃肠道负担,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李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熬夜,饮食不规律,进食火锅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比较多,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张彩浣表示,冬天吃火锅易引起“火锅病”,主要是火锅的烹饪方式、食材选择以及食用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火锅的温度较高,食物在滚烫的汤中迅速煮熟。这种高温食物如果立即食用,很容易烫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造成黏膜破损、溃烂等损伤。其次,火锅的食材多样,包括肉类、海鲜、蔬菜等,其中肉类和海鲜往往含有较高的嘌呤,这些嘌呤在火锅汤中溶解后,会增加肝肾负担,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引发痛风。另外,火锅的调料如辣椒、花椒、胡椒等,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容易刺激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的黏膜,造成充血和水肿,进而引发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口腔疾病以及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在吃火锅时喝冷饮或啤酒,这种忽冷忽热的饮食习惯对胃黏膜极为不利,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胃肠疾病。
“有些人为了追求食物的鲜嫩口感,往往将食物在火锅中稍微涮一下就吃,这样容易导致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未被完全杀灭,从而引发胃肠道感染。”张彩浣提醒。
火锅虽好吃,但也要适可而止
什么是“火锅病”?张彩浣表示,“火锅病”是指患者在吃火锅时因食用方法不当而引发的消化系统、口腔等方面的疾病。在最近消化内科接诊的此类患者中,以急性肠胃炎患者居多,他们普遍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口腔上火、牙龈肿痛、食道灼伤等病症。
张彩浣建议,健康吃火锅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包括食材选择、锅底选择、蘸料搭配、烫涮时间以及用餐习惯等。
在食材选择上,多吃蔬菜,蔬菜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肠道蠕动,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适量吃肉,控制肉的摄入量,多选择瘦肉或去皮的肉类。主食方面则建议选择低热量的薯类粗粮,如土豆、红薯、玉米等,避免选择方便面、米粉等高热量主食。
在锅底选择上,尽量选健康的锅底,对辣要量力而行,胃肠基础不好的人最好选择清汤。
涮烫食物时,蔬菜类食材烫涮时间不需要太长,但肉类食材需要适当延长。刚涮熟的食物不要马上进口,太烫的食物会损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导致急、慢性的炎症,所以吃火锅要记得“宁舍三鲜,不要太烫”。
此外,在食用火锅时尽量避免搭配冰镇酒饮。可以选择常温或微凉的饮品来搭配火锅,如温水、茶等。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饮酒,不要空腹饮酒或饮酒速度过快。
“火锅虽好吃,但也要适可而止。”张彩浣提醒,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火锅最好是吃到八分饱,而食用一顿火锅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次数以一周一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