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分会场、16个学科、17支种子团队、近30个优秀案例……12月19—20日,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总结暨成果示范辐射应用现场活动走进江门。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省电教馆)、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院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探索教学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于2024年1月启动,本次江门站的活动是本年度的“收官之作”,展示了我市教师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贯穿助学、助研、助教全过程,全省通过线上参与的教师约260万人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翠玲
课例展示数智赋能
本次活动的课例展示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科学、体育、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轮番展示。
在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会场,语文教师罗昕作为种子教师,以课文《往事依依》为蓝本,借助GAI技术,将语文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现场利用豆包AI助手进行创作,带领学生们走进文中似水流年的世界,着重培养学生品鉴语言的能力。紫茶中学田丹老师则展示了一节《探寻别样秋韵,品味豪壮诗情——刘禹锡<秋词>诗歌赏读》说播课,以“与君初相识、读诗知君意、诗情伴我行”为教学线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语文学科与历史、美术、信息技术相融合,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在江门市怡福中学会场,数学教师邓湘展示了“智驭几何,AI赋能——田径场设计探秘”,利用希沃教学助手、GAI智能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对田径运动场设计进行思考、测量、探究、计算,并融入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教师黎玮茵则通过创设数字人“小念”作为“侨乡骑楼文化使者”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侨乡骑楼文化。
在蓬江区范罗冈滨江小学会场,进行了信息科技、科学和综合实践三个学科的展示课。其中,在科学展示课上,该校科学教师邱素容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侦探破案情境,上了一节生动的以《月影探秘,破解新月之谜》为主题的公开课。
专家携手探索教学数字化转型路径
“GAI赋能的智慧课堂带来了教学的深刻变革,情境化教学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在专家点评环节,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华章表示,大多数教师可能对技术赋能、数字化感到陌生,但教学数字化是当下的趋势,我市教师应该主动拥抱新数字化,提升教学质量。
GAI教育技术骨干、广州市体育中路小学教师欧阳仪带来了前沿的技术视角和专业的分析,介绍了公开课中所运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如在《GAI赋能声音的高低》中,智能音频分析技术如何精准地识别和反馈学生的音高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陈静安就“素养导向与数智赋能的知识创造型学习路径——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进行了专题讲座,她表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理解数学、爱上数学,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再建构数学结构与体系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东升认为,要实现GAI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要保持人工智能为我们的思考、思维训练、思维发展服务,师生要先思考再引用GAI,避免盲从,要保持师生的独立思考,让语文更有“语文味儿”。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教授范冬萍也带来了一场以《素养导向的数字赋能科学学科教学实践分析》为主题的讲座,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如何借助数字化教学工具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如何运用数据分析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
活动评审结果公布
我市4件作品获一等奖
江门日报讯 (记者/张翠玲)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2024年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审结果,我市4件作品获一等奖。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省各地市推荐了包括微课、系列微课、课件、数字化融合创新应用教与学案例、数字化教学应用微能力项目、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案例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课程、区域(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案例等9大类项目共计2905件作品参加省级评选。
经过组委会组织专家多轮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各类获奖教学作品一等奖194件、二等奖471件、三等奖626件。其中,我市共有48件作品获奖,蓬江区农林双朗小学作品《AI赋能的交互式课堂》获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数字化数学微能力项目一等奖,鹤山市鹤华中学作品《解码统一多民族国家》获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微课作品一等奖,江海区景贤初级中学作品《学用地图》获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系列型微课作品一等奖,江海区景贤小学作品《“数智”劳动新样态,“全景”追光赢未来》获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学校(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案例一等奖。此外,还有二等奖作品16件、三等奖作品28件,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获评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