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正处于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英语教育不仅要满足语言技能的需求,更应承载传播中华文化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外语教学的方法论探索,缺乏系统性的文化融合策略,尤其是在小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实证较少。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综合性方案,旨在解决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致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学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为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文化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新会圭峰小学 陈小梅
在词汇教学中 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提不起兴趣。因此,我先从词汇入手,在词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动物”这一主题时,首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来教授相关词汇。接着,向学生介绍十二生肖的由来和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英语词汇。例如,“老鼠”“牛”“虎”等单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对角色扮演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要上台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用英语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也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和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教学中
融入传统文化
当前,许多学校可能缺乏专门设计的文化融入型英语教材,这些资源需精心编写,既要求精准地道的英语表达,又要有深厚的中文文化底蕴。因此,我会通过网络搜索英文绘本,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故事或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中秋节”这一主题时,我选取一篇关于中秋节起源和习俗的英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文化元素和细节描写,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复述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还提到了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趁机让学生一起朗诵英语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写作教学中
融入传统文化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春节”这一主题时,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英文短文。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英语表达春节的习俗和意义,有一些学生写到年的故事,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还有一些学生写到春节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的温馨场景。我借机告诉他们这些场景有团圆、祈福的文化寓意,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句话也很好的诠释了另外一句话,“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落实,从而通过长期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