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雪敏 郑发
初夏的“中国侨都”江门,草木葳蕤,生机蓬勃。这片深深浸润着红色血脉与华侨华人风骨的革命热土,正以武铸魂、砺兵备战,高分书写着一份管武强军、建武兴军、重武爱军的党管武装工作时代答卷——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参军热情持续高涨;“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成为军委国防动员部第117个特色民兵分队;军地联合在基干民兵中发展党员244名做法在全省推广;基层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合署办公走在全省前列;创新设立国防优待金奖励当年考入军队院校和空军飞行员学员;第7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在江门基层人民武装工作中的实践成果。
近年来,江门军地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管武装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自觉赓续崇军尚武优良传统,始终将党管武装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深悟强军思想、聚焦备战急需、创新管理路径,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近日,在广东省2024年度高质量党建考核中,江门党管武装工作以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2,成为江门推进打仗型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动注脚。
强军思想铸魂
坚定扛起强军兴武之责
近代以来,侨乡地区无数英雄儿女赤胆忠心、保家卫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周文雍为民族解放英勇捐躯,382名江门籍“飞虎队”队员抗击日寇血洒蓝天,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除奸队队长龚昌荣冒险除奸以命换命,被空军党委评为“雷锋式干部”的夏北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铸就了不朽功勋。正是这些英雄的壮举,让江门积淀下深厚的爱国拥军、强国强军优良传统。
如今,依旧有众多有志青年踊跃应征入伍,战斗奉献在祖国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扛起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担当。近5年,江门有244名官兵在部队立功。
着眼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江门军分区党委紧跟习近平强军思想步伐,第一书记陈岸明坚定扛起党管武装第一责任,高位筹谋、创新举措、主动发力,推动党管武装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扎实推进政治整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精心创设“专家讲堂”,特邀国防专家王宝付、杨中印等6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有效提升领导干部履行武装工作职责的政治意识。
如何将党管武装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江门认真落实党委议军、工作述职等制度,将武装工作纳入市委重要议程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将其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切实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实现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同频共振。2023年,江门市人民政府国防动员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党管武装第一书记亲任第一主任。依托该正处级实体单位,国防动员涉地方相关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逐渐形成的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工作格局,使江门国防后备力量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探索实施优先发展民兵入党举措,军地联合打通优秀基干民兵入党绿色通道,创新性推动民兵党建工作发展,其先行做法去年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写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兵工作的意见》,并在全省推广。
同时,抓经济不忘固国防,立足平战结合,深化军民融合,依托傍海而兴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较强的工业制造力,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安全应急、服装等特色产业,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聚焦备战急需
厚植强军兴武力量之基
在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一条投资1300万元建成的“拥军路”畅通了部队备战出征之路;在中国第二大群岛川山群岛沿海,一批批应急保障物资通过“双拥号”货船运往岛上某部队;为驻军部队军事管理区设立“电子围栏”,维护舰艇航行水域安全。一个个驻军部队建设发展难题的迎刃而解,彰显了江门的国防情怀、强军责任和政治担当。
近年来,“急部队之所急,解部队之所需”一直是市委议军会议的主题,通过到军分区、驻军部队等单位现场办公,实地调研,每年都要研究解决一批影响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练兵备战的实际困难。2020年以来,江门连续6年制定并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事项200多个,为部队解决专项经费、业务费和军人军属生活等各项补贴近2亿元。
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旗帜的引领下,民兵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参加过灭火任务,我先上!”去年10月1日凌晨,开平市月山镇突发山火,火势迅速蔓延,火情危急。“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连长劳俊益凌晨发出紧急集合号令,这支红色连队迅速响应集结,一趟接一趟背负物资及装备上山,配合消防员扑灭山火,奋战了两天三夜。该连民兵匆忙步履的背后,折射出江门的兴武担当。自2023年6月开平市民兵应急连被正式命名为“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以来,经过两年多的高标准建设,目前连队退役军人比例已达100%,党员比例达50%,真正成为一支红色底蕴深厚、战斗力强劲的队伍,其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当前,新会区人武部、恩平市人武部正分别积极筹建“夏北浩民兵应急排”和“冯如低空侦察排”,旨在通过打造特色连队,让党旗在民兵战斗堡垒上高高飘扬。在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下,江门不断编实基干民兵队伍,全市基干民兵中新域新质力量、党员、退役军人的比例均已超过既定指标。
创新管理路径
汇集全城强军兴武之力
在江门,军人子女自主择校、军嫂就业途径多样、正团职转业军官安排实职岗位已成常态,拥军影院、拥军餐厅、拥军超市等随处可见,国防教育公园、双拥主题公园等成了市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关心军属、热爱军队、支持国防的良好风尚,洋溢在社会各个角落,这是江门“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鲜明底色。
目前,江门全市73个基层人民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了合署办公。走进开平市百合镇军地合署办公场所,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内,打造了集政策咨询、信息沟通、感情联络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真正实现了让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少跑腿、好办事。
江门成功入选全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思想政治工作试点,并在全省率先开展镇(街)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标准化建设试点。新会区引入社工专业力量服务退役军人的创新做法,更是入选省“十大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军民鱼水情在江门双拥氛围中愈发浓厚。当目睹一家5口被困火海,江门武警支队战士陈凯松冒着浓烟冲进火场,救出被困人员;当目睹汽车侧翻落河,武警战士郭子江丝毫没有迟疑,跳下水将被困车主救出。去年,两人同时被评为“广东好人”,驻地官兵为民爱民的军人形象在江门群众心目中更加高大。
在江门,越来越多的民兵、退役军人投身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2024年,江门累计出动民兵6640人次投身急难险重任务。全市村(社区)中,“兵委员”占比18.5%,“兵支书”占比22.9%。此外,全市市县镇村四级还组建了1410支“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基本实现“一村(居)一队伍”。
江门依托常态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在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的同时,聚焦学生这一全民国防教育主要群体,大力实施校园国防教育“六大行动”,把军体拳、国旗护卫队、军营开放日等国防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近两年全市共有8所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