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爱武·兴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助力加速
侨乡青年将理想融入强军伟业 展现时代担当
以英雄之名 铸忠诚之魂
传承爱国强军精神力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8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
以英雄之名 铸忠诚之魂

开平组织民兵队伍到红色基地参观见学,赓续红色基因。

    □文/图 凌雪敏 张立民

    1928年,周文雍、陈铁军这对红色恋人永远定格在历史长河中。如今,在开平市,有一群人接过革命前辈的“接力棒”,以“民兵”之名承续先烈遗志,在侨乡构筑起新时代的精神长城。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这支由100%退役军人组成的钢铁队伍,让红色基因在侨乡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改名立志 铁心向党

    改名,是革命先烈陈铁军为投身革命事业独有的坚决。陈铁军原名陈燮君,为了同反动派斗争到底,她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名字“燮君”改为“铁军”,把妹妹的名字改为“铁儿”,以此表明坚定跟党、铁心向党的意志和决心。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年轻的革命伴侣周文雍与陈铁军目光交汇,把“反动派的枪声”作为他们“结婚的礼炮”,用生命对理想最后的呐喊,将忠诚与信仰的忠魂铸入岭南大地。

    改名,是新时代侨乡民兵为投身国防事业许下的承诺。2023年6月13日,江门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见证了一个庄严时刻:原开平市应急连更名为“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

    在周文雍、陈铁军牺牲95年后,他们的誓言在烈士长眠之地被重新唤醒。这不仅仅是一次改名,更是对不朽英魂最深切的召唤与时代承诺。

    这支连队肩负英雄之名,传承红色精神,意味着必须淬炼出与之相称的品格。开平市通过一年的物色遴选,组建了一支由100%退役军人组成的钢铁队伍,过硬的政治信念与责任担当随着军人的血性融入骨髓。

    一支队伍不仅需要有优秀的成员,更需要有共同的信仰,才能将其凝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正如周文雍陈铁军这对红色恋人,因事业相近,因信仰相拥。

    “我们是英雄的民兵连,传承着先辈的血脉;我们头可断肢可折,战斗在国防动员新的战场……”这以英烈故事谱就的旋律,一经唱响,便让传承的力量在每个队员血脉中奔涌。同时,入队“第一课”制度则将红色基因深植生命坐标:入连首日,必至陵园敬礼;开口首唱,必是高歌连歌;心得首篇,必思如何传志;重大节点,必向英烈宣誓——英雄的精神,有了生生不息的载体。

    践行誓言 奋勇争先

    诺言并非悬于空中,而须用双足丈量。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民兵连成立以来,始终以使命为剑,在日常中砺剑,在危难处亮剑。

    当开平月山镇突发山火,紧急警报吹起民兵冲锋的号角,30分钟,一支76人的队伍列装待发,打火棍、油锯、消防带……他们如同离弦之箭冲向火海,无畏熊熊烈焰,与消防人员并肩战斗,连续奋战三个昼夜,最终,浓烟散尽,青山无恙。

    这仅仅是他们“亮剑”的一个瞬间。群众危难时,总有他们的身影。无人机升空精准探测灾情、冲锋舟破浪抢救生命、灭火组在爆燃区架设水枪协同作战……每一次化险为夷,都是民兵队伍对“刑场誓言”最铿锵的当代回应,交出了一份无愧英雄、无愧人民、无愧时代的答卷。

    他们的“战场”远不止于此。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如组建民兵志愿服务队深入机关、社区、乡村、校园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常态化服务活动。军帽下流淌的汗水,换来的是群众由衷的赞誉和舒心的笑脸。无论是在守护安全的前线,还是在建设家园的后方,他们都在续写着忠诚为民的红色新篇。

    2024年,这支以赤诚与实干赢得赞誉的连队,迎来了又一重要里程碑——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列为第117支特色民兵分队。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使命任务不断更新,但植根于这支连队血脉深处的信念,却历久弥坚,永不褪色。这支以英雄之名命名的连队,正用行动证明:“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烈士的遗志化作新时代侨乡大地上英雄民兵连冲锋的号角、守护的身影、奉献的情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