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事
上一版3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力备战
新坪中国人民志愿军
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在朝开工
多地启动消费纠纷离店“一键和解”
今年以来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
全国民航执行冬春航季航班计划
五载砥砺绽芳华 继往开来谱新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载砥砺绽芳华 继往开来谱新篇
——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办学五年取得丰硕成果
江门一实用实实在在的办学业绩,完成了从“启程”到“优质”的跨越。
学生在认真学习。

    2019年,当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实”)的首批建设者站在这片尚待开发的土地上时,面对的不仅是一张待绘的蓝图,更是江门人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深切期盼。5年后的今天,这座现代化校园已发展成为拥有60多个教学班、2300余名学生的优质民办学校。

    从初中部首次参加中考一鸣惊人到第三次参加中考再创新高,从高中部首次出征高考即收获佳绩,到游泳、科创、信息学等特色项目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江门一实用实实在在的办学业绩,完成了从“启程”到“优质”的跨越。

    5年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升级,建成了包括多功能图书馆、恒温游泳馆、科创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等举措,培养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8人,教师在全国、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186人次……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共同勾勒出学校第一个五年高速发展的轨迹。

    站在办学5周年的新起点上,江门一实既满载着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丰硕成果,也怀揣着对第二个五年发展的崭新期待。这段由全体师生共同书写的学校发展史,正准备翻开更加精彩的下一篇章。

    文/图 吕中言

    奠基与跨越

    五年耕耘铸就卓越根基

    走进江门一实,可见现代化的综合大楼、全面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室、装备先进的实验室、设计新颖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四季恒温的游泳池、品类丰富的食育餐厅、温馨舒适的学生公寓、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日臻完善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个宜教宜学、师生共同成长的智慧校园已然成形。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5年来,江门一实始终坚守育人初心,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并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中考品牌誉满乔都。2023年,学校首次出征中考,277名毕业生中,超140人达到江门一中录取条件,52人保送,16人进入创新班,总平均分695分;2024年中考,江门一实再创佳绩,达江门一中录取条件人数增至173人,增长超二成;2025年,达江门一中录取条件人数稳中有升,其中初三(0)班42名学子全员过线,总平均分高达727分,26人达江门一中创新班录取条件。

    首次出征高考成绩斐然。2025年高考,江江门一实225名学生参考,146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在生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成果。体艺类考生本科上线率超九成,传媒、游泳等特长生被湖南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知名高校录取。复读生平均提高62分,本科率达98%,成绩十分亮眼。

    内涵发展铸就品牌。办学5年来,江门一实教育教学管理日趋完善,形成了计划、运行、监控、评价的闭环系统;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成为常态;教育科研成果初显,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外引内培、优化调整等举措,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骨干教师体系初步形成,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依法治校、精细管理、规范运行的局面已然形成。办学规模从初创的几个班、200多名学生,发展至如今61个班级、2300余名学生的合理体量,家长满意度持续攀升。

    特色与品牌

    百花竞放涵养校园气象

    在夯实基础、提升质量的同时,江门一实深知,特色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5年来,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已初步彰显。

    “立本开新,澄志为学”的校训,已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以学立教,化育全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教育教学的精神内核。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品牌活动渐成传统,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使校园生活始终充满活力。

    尤为突出的是,江门一实在特色项目培育上成果丰硕,游泳、科创、信息学等已成为闪亮的品牌名片。2020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那时起,江门一实就深谋远虑规划了这个方向。经过多方调查和考量,学校最终把游泳选定为学校重要的特色运动项目。平日里,学校游泳队队员与其他学生一样,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游泳专项训练。

    2022年,江门一实游泳队在成立第一年便崭露头角,成功“游”出45枚市级以上游泳大赛金牌,50多枚银牌和铜牌。队员李正麟还获得2023年中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男子初中乙组50米仰泳铜牌,这是我市学子首次在全国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截至目前,江门一实游泳队已获市级以上游泳大赛金牌200多枚,其中国家级赛事金牌30多枚,培养了近20名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由于成绩突出,江门一实还被评为“江门市游泳特色学校”。

    在科创领域,江门一实依托“广东省中小学优秀创客教育空间”“广东省科学实验学校”“江门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优势,培养学生在各级科技创新、信息学竞赛中屡获大奖。在不久前结束的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中,学生张驭的作品“苔藓空气质量清洁器”斩获全国一等奖,这正是学校科创教育实力的生动体现。此外,数理校队和“2+4”直通培养项目的管理与探索,正逐步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

    在2024年江门市、江海区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评选中,江门一实脱颖而出,荣获江门市和江海区“双一等奖”,是江海区唯一一所获市一等奖的学校,彰显了其卓越的教育实力。

    展望与征程

    锚定一流打造侨都名片

    建校第一个五年,江门一实实现了奠基与跨越;下一个五年,学校将全力解答如何“铸造品牌”“迈向卓越”的时代课题。

    江门一实总校长王协民表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育人体系,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卓著、师生幸福感强的侨都名校,成为江门教育领域亮丽的名片之一。”

    “围绕这一宏伟蓝图,学校将在多个维度实现新的突破。”王协民介绍,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升级版,打造德艺双馨的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引进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师;在制度建设方面,推动治理体系从“规范化”向“精细化”“智慧化”升级,建设数据驱动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在教学质量方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研支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育人质量和升学竞争力“双一流”目标,在稳固中考品牌的同时,全力提升高考成绩;在办学规模方面,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适度稳定,优化结构,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在办学条件方面,持续建设智慧、绿色、人文、开放的现代化校园,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在家校社协同方面,构建家校社携手共育的育人共同体,增强教育合力;在特色与声誉方面,持续做强游泳、科创、信息学竞赛等特色项目,保持区域领先地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五年磨一剑,今朝再启航。江门一实的第一个五年,是一部充满奋斗精神的创业史。“下一个五年,全体‘一实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笃行实干,谱写一曲更加灿烂辉煌的教育华章!”王协民说。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