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举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重阳时节,菊花遍野,一朵朵,一簇簇,色彩斑斓,争相斗艳,婷婷袅袅,清香四溢。菊花以其炫目的色彩和独特的风姿,成为深秋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
    菊花不仅颇具观赏性,还能入药。菊花味甘性寒,能“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素有“延寿客”的雅称。相传,饮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重阳又称“老年节”,健康长寿自然是最好的意愿了,因而民间自古就有重阳采菊、酿造菊花酒的传统。《西京杂记》中详尽地记载了菊花酒的酿造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酒大多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入口清凉,甘香醇厚。时至今日,菊花酒的酿造方法已有所改良,加入了地黄、枸杞等多种中草药,更注重其强身健体的功效。
    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代重阳诗中多有吟唱。唐代杨衡在《九日》中写道:“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时值重阳,朵朵菊花争艳吐芳,清香四溢,不如采摘下来酿制菊花酒。唐代王缙身处异乡,重阳日起乡愁,他在《九日作》中写道:“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不知道故乡的亲友们有没有菊花酒喝呢?
    乡下人说菊花是秋日乡野里最野生的植物,这话倒也不假。田埂上、池塘边、荒坡地……但凡有泥土处,就有菊花迎风摇曳的身姿。儿时特别喜欢在秋日的田埂上玩耍,玩累了就在杂生着菊花的草丛中躺下来。云朵在高空慢悠悠地晃,风从耳边呼呼地掠过,鼻尖不时漫过阵阵菊花的清香,感觉惬意极了。
    “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农历九月,俗称“菊月”,是采菊、酿菊花酒的大好时机。每年的这个时候,外公都会挎上小篮子,带着我去野外采摘菊花。为了最大可能地保留菊花的天然芳香,外公通常会选择在露水未干的清晨去采摘。外公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知道哪些地方菊花长势相对茂盛,他专挑那些花苞大、颜色较深的采摘。我贪图方便,习惯用手去拔,只需轻轻用力,一小株菊花就被连根带泥地拔出来了。外公看见了,总会制止我。他告诉我,采菊花要用手指轻轻地掐,只摘取花柄以上部分,要尽量保留菊花的茎梗和根部,这样,来年它们还能繁衍出一片新的生机。外公的话透露出了乡下人纯朴的生存哲学:面对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不可过度索取。
    我和外公俯下身来,一路寻一路掐,不出半日,小篮子就被菊花塞得满当当的,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拥簇在篮子里,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我总是忍不住凑近小篮子,猛吸上几口。
    采摘回来的菊花,要经过一番精心处理后才能用于制酒。野生的菊花梗部偏苦、花蒂味涩,花梗和花蒂都要一一摘除,此外,还要用清水反复冲洗,以清除黏附在花瓣上的草渣等杂质。外公将处理好了的菊花倒入锅中,加入生地黄、枸杞等药材,再加水煮沸。一时间,灶台四周水汽蒸腾,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药香。待药汁凉透,外公用纱布滤去其中的药渣,将透亮的药液倒入提前蒸好的糯米团中细细搅匀,再加入酒曲、冰糖,盛进瓦罐内封存起来。
    一段时日之后,揭去瓦罐的封盖,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那些凝结在花瓣中的秋日的精致,在酒的甘醇中得以再次释放。菊花酒醇香甘甜,有健体养生的功效,大人小孩都可以喝。每到重阳,我都会陪外公喝上几口,细品之下,酒的甘醇挟裹着菊的清香在舌尖萦绕,那种清凉,那种甘洌,直入喉管,令人回味悠长。
    又是一年重阳时,我想起了和外公一起在旷野里采摘菊花的日子,想起了外公亲手酿造的菊花酒,那酒里不仅有家乡的味道,还藏着美好的旧日时光印记。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佳节又重阳,喝一杯菊花酒吧,即便是在寒冬逐渐逼近、万物日益萧索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和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