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升级
用文创产品留住时光记忆
从“心”出发 “育”见未来
传递司法温情
解退役军人燃眉之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塘口镇建设村级保洁队伍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升级

塘口村民小组的保洁员每天都要清扫村庄。

    “以前村道边落叶、杂物偶尔堆积,现在出门满眼干净,公厕也没了异味。”秋高气爽,塘口镇宅群村村民方伯辉站在村口,望着整洁的巷道感慨道。今年9月1日,《开平市塘口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方案(试行)》正式实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升级。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村级行动

    三方出资建队伍

    干群携手抓保洁

    清晨的宅群村委会塘口村民小组,保洁员芳姐拿着扫帚沿巷道清扫落叶、纸屑,不远处,保洁员琼姨提着水桶和抹布,仔细擦拭公共卫生间的洗手台与镜面,连墙角缝隙的污渍都不放过。“每天要扫完两条自然村的巷道,打捞鱼塘漂浮物,公厕早晚各清理一次,村干部和村民都看着,我们得把活干到位。”芳姐擦了擦额头的汗说。

    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晓莹介绍,塘口村民小组按照“镇政府+村委会+村小组”按比例出资的模式聘请2名保洁员,负责村内的日常保洁,资金来源清晰、责任分工明确。

    “镇里每月补助2100元保洁费用,村里和村小组再补足差额,钱花在明处,保洁效果也得落在实处。”方晓莹说。

    她进一步介绍,保洁员上岗后,村干部每天都对照“六无四净”标准,即无堆积物、无砂石泥土、无果皮纸屑、无散落垃圾、无死动物及粪便、无农业生产废弃物;路面净、边角净、沟渠净、路肩净,巡查村道、公厕、鱼塘周边。发现垃圾残留、公厕异味等问题,当天就要求保洁员整改。

    村民也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方伯辉成了村里的“义务监督员”,每天散步时看到路边有杂物堆积,会第一时间拍照发给村委会。还有村民主动提建议:“夏天蚊虫多,希望多搞几次消杀。”“房前屋后别乱堆农具,看着更整齐”。这些建议很快落地,宅群村不仅增加了病媒生物防制频次,还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引导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规范建筑材料、农用物资的堆放。

    全镇统筹

    统一标准建体系

    全程监管保质量

    据塘口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开平市塘口镇垃圾清运及圩镇区域保洁方案》《开平市塘口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方案(试行)》,全镇构建起“统一规划、专业运营、全程监管”的保洁体系。

    人员配置上,全镇严格按照“每5条自然村配1名保洁员”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需求调整:魁草村、龙和村负责区域包含龙和市场、世遗道路段,任务较重,各配备4名保洁员;北义村、裡村村、水边村等涉及世遗道路部分路段或乡村道路,各配3名保洁员;三社村、仲和村区域相对集中,各配2名保洁员。圩镇区域更是重点布局,景湖天地周边、水边工业园区配2名保洁员,旧圩片区配4名保洁员,潭溪圩片区配2名保洁员,省道S534沿线配3名、县道X819沿线配2名,还专门安排2名人员负责河道清漂,实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保洁力量”。

    此外,全镇遵循“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居民缴费的多元筹集机制,确保保洁工作“有钱办事、专款专用”。

    塘口镇里成立了由规划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各村(居)委会等组成的保洁工作服务质量监督小组,每周对各村保洁情况开展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每月组织1次综合考核,从人员配置、环卫设备完好度、垃圾清运及时性等方面打分,考核结果直接与保洁费用挂钩,通过“以考促干”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如今漫步塘口镇,无论是自然村,还是省道S534沿线、潭溪圩周边,路面无散落垃圾、沟渠无堵塞、公厕无异味已成为常态。“环境好了,不仅住着舒服,邻里间因为杂物堆放的矛盾也少了。”方伯辉笑着说。

    接下来,塘口镇将继续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细化保洁标准,让“干净整洁”从“一时之美”变成“持久之美”,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宜居根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