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区的居民小区到乡村的街头巷尾,从商圈周边到闲置区域,连日来,一场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圭峰会城全域如火如荼地开展,彻底整治“脏乱死角”,全方位推进“干净、整洁、清爽”家园建设,用实际行动为家园“焕新”,为健康“护航”。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零死角 全覆盖
重拾空间“洁净美”
圭峰会城有老旧小区85个,其中老旧楼宇约3500幢,楼顶平台、背街小巷、闲置地、公共空间等区域暗藏“脏乱死角”,整治体量巨大。
近期,圭峰会城各村(社区)持续开展以“两清一灭”为主线的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整治重点、难点区域,全域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实现“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城西社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大量老旧楼栋的天台、闲置空地成为杂物堆积场,存在多处卫生黑点。对此,该社区建立“社区统筹+网格联动+志愿攻坚”治理体系,科学划分9个责任网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党员示范、干部带头”,有效激发居民参与主动性,形成“从自家做起、从楼顶清起”的良好整治氛围。据统计,城西社区已累计清理天台495个,冲洗冷巷43条,整治生产场所99间。
天马村聚焦村内卫生死角,开展专项清杂整治行动。据了解,天马村下辖6个自然村,村内部分房屋因村民搬迁、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闲置,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卫生问题。天马村成立专项工作组,按自然村划分责任区域,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实现任务到人、管理到户。目前,该村闲置屋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理杂物、垃圾1200余吨。
广场、公园是居民休闲聚集的场所,菱东社区统筹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力量,对菱东广场、“口袋公园”等地全方位开展环境清理行动。整治后的社区广场、公园,地面干净整洁无杂物,绿化带内无积水死角,受到居民称赞。
这些都是圭峰会城推动城乡环境整治的缩影。如今,圭峰会城形成了“日常排查+定期整治+宣传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现在,社区公园变干净了,居民楼道变清爽了,天台不再有杂物堆积,这样的变化让人觉得开心、舒心,希望可以保持。”城西社区居民刘小姐告诉记者。
面对居民的期盼,圭峰会城表示,将继续深化“两清一灭”与城乡环境整治的结合,推动“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营造干净、安全、宜居的城乡环境,让居民的幸福感从“无蚊烦恼”延伸到“生活美好”。
广宣传 齐参与
共建卫生好家园
“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是第一步,还要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确保清理一处、巩固一处、教育一片,真正将好的成果保持下去。”圭峰会城东甲村党委副书记梁燮玲感慨道。
她所说的,也正是圭峰会城正在做的。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引领,圭峰会城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常态化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推动环境整治从“集中行动”向“长效保持”转变,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为建设更高品质的宜居家园注入持久动力。
在圭峰会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深入背街小巷、闲置地块、排水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和“精准化”消杀。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还向居民普及防蚊知识,建议大家定期清理家中积水,通过点蚊香、挂蚊帐等方式做好个人防护。在党员干部、志愿者的带动下,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爱国卫生运动,主动打扫屋内屋外卫生,清理阳台、门前的杂物。
东甲村村民梁伯就表示:“我经常看见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翻盆倒罐,环卫工人每天都冲洗地面。现在,我自己也会经常清理家里花盆底托等地方的积水,及时清扫杂物,保持环境卫生。”
在圭峰会城,像梁伯这样支持爱国卫生运动的群众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人人爱卫生”的时代新风。
这阵新风,也吹向各行各业。圭峰会城各企业以“全方位无死角”为标准,组织员工对车间角落、绿化带积水处、员工宿舍周边及仓库区域开展拉网式清理,让整洁有序的厂区环境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物业小区内,志愿者“大展身手”,清除杂草、清理落叶、冲洗池底,全面消灭“蚊虫藏身地”。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师生开展校园清洁行动,清理校园操场、教室、走廊的积水和垃圾,让“杂乱点”变身“明净区”。养老机构将蚊媒防控融入日常管理,对广场、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大扫除”。农贸市场以常态化防控为抓手,大力推进“摊位清洁行动”,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地面无积水、卫生无死角。餐饮行业筑牢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防线,及时清除操作台、下水道等区域的积水。
人人参与,行业联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干净、整洁、清爽逐渐成为圭峰会城人居环境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