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宜居新空间
整治碧道沿线环境
落实责任 管护升级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村民感叹“走在路上都舒坦”
持续优化村庄环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泽镇人居环境“净”显新颜
村民感叹“走在路上都舒坦”

    漫步在新会区大泽镇的街巷村落,昔日淤堵发臭的沟渠如今清水潺潺,曾经杂乱堆砌的角落变得整洁干净……近期开展的爱国卫生集中行动,正为这片土地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村民们忍不住感叹:“现在走在路上,心里都透着舒坦!”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通讯员 大泽宣

    “脏堵痛点”变身“风景线”

    环境清爽,是群众最直接的幸福感来源。大泽镇精准聚焦“堵、淤、乱”三大痛点,各村(社区)靶向发力、对症下药,让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小泽村为村内60米长的葵林排水渠实施“精准手术”,将狭窄渠体拓宽至80厘米,同步进行砌砖抹面加固,解决了淤堵滞水、蚊虫孳生的问题,昔日沉寂的“死水渠”,如今成了潺潺流淌的“活水带”。文龙村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人工拔除屋顶杂草、机械修剪杂乱枝丫。村干部带头,一锹一锹清挖沉积淤泥,累计完成800米水道清淤、1000米路面高压清洗。如今,清澈的水沟映衬着整洁的街巷,成为村中的一道新风景。

    细微之处见真章。同和村志愿者清洁主干道,用垃圾钳夹起砖缝里的烟头纸屑;潮透村集中清理巷道内的废弃杂物,让挤占的公共空间重归“敞亮”;莲塘村清理常年无人问津的冷巷卫生死角;五和村对塑料杯、螺壳等易积水垃圾开展地毯式清理……从路面到沟渠,从街头到巷尾,大泽镇以“绣花功夫”,让“干净、整洁、有序”成为全镇最亮眼的新底色。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环境蝶变的背后,是“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大泽镇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领导带头+党员先锋+志愿参与”模式,让爱国卫生运动从“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人人齐参与、合力抓整治”。

    大泽镇组织15支志愿服务队,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地面到屋顶墙面,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田金村党员先锋队扛起扫帚、拿起铁铲,以清扫巷道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群众;沿江村安排专人紧盯废品回收场,严格落实垃圾日产日清制度,杜绝二次污染;北洋村妇女队穿梭在闲置地块,逐一清理潮湿的木材与废弃杂物。“看到党员带头干,我们也忍不住来帮忙!”一位村民笑着说。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加入整治队伍,让爱国卫生运动从“独角戏”变成了人人参与的“大合唱”。

    环境“颜值”提升的同时,病媒防制更筑牢了群众健康防线。大泽镇创新采用“消杀+服务”双轨模式,既用阻断病媒孳生,更以贴心服务传递民生温度。

    大泽社区工作人员在无电梯的老旧楼栋里逐层点放蚊香、张贴防蚊宣传画;牛勒村小分队挨家挨户入户排查,耐心提醒村民“及时倾倒积水、定期清理花盆托盘”;遇到村民不在家,北洋村工作人员会把蚊香轻轻放在门口,附上“记得点蚊香,蚊虫不扰眠”的温馨提示条……这些带着“人情味”的举措,不仅让全镇蚊虫密度显著下降,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被惦记、被关怀”的温暖。

    “要让干净清爽持续在线!”为实现这一目标,大泽镇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让爱国卫生理念真正走进群众心里。线下累计派发13.3万张宣传单、悬挂630条宣传横幅;线上推送236条科普推文、录制方言版防蚊视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守护”,越来越多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让干净整洁的环境成为家园最暖心的底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