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五运会氛围渐浓
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让老人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助力打造卫生安全场馆
老人凭身份证可享受优惠
校园“动”起来 激情“燃”起来
出游赏景 享受秋日惬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学子喜迎十五运会
校园“动”起来 激情“燃”起来

台山市东晖小学组织全体师生传唱十五运会主题曲《气势如虹》。
台山市新宁小学创新推出室内课间操。

    “十五运会主题曲一响,我就想跟着唱、跟着跳!”“用画笔把对运动的热爱画出来,特别有意义!”“在教室里做课间操也能感受运动的快乐!”10月28日,走进台山市各校园,满是学子们对十五运会的热切期盼。

    随着十五运会的脚步渐近,台山市各学校积极行动,通过书画创作、歌舞传唱、体育训练、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在参与中感受体育魅力,在实践中传承拼搏精神,为即将到来的体育盛会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文/图 黄颖欣

    美育浸润

    体育精神多元表达

    走进台山市东晖小学的各班教室,以“喜迎十五运会”为主题的黑板报格外醒目,学生们精心设计的黑板报内容,既有运动健儿的矫健身姿,也有对体育精神的独特理解。

    “我画的是运动员扣球的瞬间,想表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该校六(8)班学生李诗婷指着自己的绘画作品说。在该校美术组发起的“助燃全运会”绘画比赛中,学生们以笔为媒、以画传情,将对十五运会的美好憧憬与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化作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除了绘画比赛,该校还举行“我笔下的全运会”书法比赛,学子们挥毫泼墨,尽显对十五运会的期盼。

    该校美术教师罗艳渟表示:“学生们的作品蕴含最纯粹的热爱,活动不仅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更让体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在她看来,美育是传播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每一幅书画作品都饱含学生们对体育、生活的真挚热爱。该校副校长陈绍鹏表示:“学校将持续丰富活动形式,让十五运会元素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感受体育魅力,在成长中传承拼搏精神。”

    台山市新宁小学同样将十五运会元素融入美育工作。走进校园,《气势如虹》的激昂旋律四处响起,这首十五运会主题曲不仅在广播中循环播放,更成为音乐课的“热门曲目”。在该校二年级(19)班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跟随教师放声高歌。“冲冲冲,看我气势如虹!”“冲冲冲,任我自由驰骋!”嘹亮的歌声洋溢着奋进的力量。“歌曲的每一句歌词都充满力量,学生们在传唱过程中,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该校教师黄詠怡说。

    创新实践

    方寸天地演绎精彩

    “起立!”课间时分,台山市新宁小学各班教室化身为一个个微型运动场,学生们应声起身,随着《气势如虹》的激昂节奏,挥臂、冲拳、展体,动作整齐划一。该校创新推出室内课间操,让运动激情突破场地限制,虽然空间有限,但是学生们的热情未减,声声呐喊传递出对运动的热爱。“虽然是在教室里做操,但是每次做完都感觉浑身充满力量。《气势如虹》的歌词特别激励我们,让我们懂得坚持和拼搏的意义。”该校六(5)班学生雷雅晴说。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室内课间操是学校结合实际推出的创新举措,既保证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又将十五运会主题曲与体育锻炼完美结合,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走向操场,享受阳光,练就强健体魄!”在台山市东晖小学,学校体育组加强日常训练,引导学生们将体育热情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实际行动。学校操场一片生机勃勃,学生们有的在跑步,步伐矫健、精神昂扬;有的在踢足球,传球、防守,动作充满力量;有的在跳绳,绳子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

    在台山市台城中心小学,每周,学校的田径队、排球队等都会开展专项训练。“跳远要注意助跑节奏!”“传球要精准,配合要默契!”该校体育教师余新洪耐心指导学生们掌握动作要领,学生们认真聆听、反复练习。大课间时分,全校学生的跑操活动气势恢宏,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口号声与脚步声交织,展现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该校还计划拍摄“喜迎十五运会”主题宣传视频,记录校园精彩的体育场景,通过视频展示台山学子对十五运会的热切期盼,让更多人感受青少年的活力。

    除了日常训练与特色活动,台山市各学校还计划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持续向学生们普及十五运会知识、传播体育精神。

    从书画比赛到歌曲传唱,从室内课间操到户外体育训练,台山市各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体育精神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