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清晨的鹤山市沙坪街道中行广场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十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队员迅速列队集结。近日,江门市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鹤山民兵队伍持续聚焦城乡环境改善与群众健康保障,以“迷彩力量”织就一张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冯子恩
一面党旗
引领一道“迷彩防线”
过去一个多月,鹤山市人武部迅速组织动员,各民兵预建党支部积极行动,一支支以党员为骨干的民兵队伍奔赴重点社区和乡镇村组,用迷彩身影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飘扬,成为群众眼中最安心的风景。“党支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沙坪街道民兵应急排排长、党员冯炎文表示,“在党支部的统一调度下,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物资调配高效,确保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忙而不乱、紧张有序。”预建党组织发挥强大引领作用,将基孔肯雅热防控与城乡环境提质相结合的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化。
“有困难、有需求尽管跟组织说,我们一定帮大家想办法!”鹤山市民兵队伍指挥员李胜钊既是统筹全局的“指挥员”,也是关怀队员的“贴心人”。党组织作为坚强“后盾”,及时关注并全力协调解决队员们的难题,这份温暖关怀如纽带般凝聚人心,让队伍始终保持高昂斗志。此外,鹤山市人武部与鹤山市中医院携手搭建的“医疗绿色通道”,全程守护队员健康,为大家撑起坚实的“大后方”。
一份初心
守护一方“洁净家园”
这支身着迷彩服的队伍,以“网格化管理无死角”的细致,将“迷彩防线”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阿婆,您看这花盆托盘里的积水,容易孳生蚊虫,得及时清理才好。”民兵小张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帮独居的李奶奶清理托盘,声音温和如对待自家长辈。这支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子弟兵”的深刻内涵——他们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清扫院落卫生死角,让杂乱的角落变得整洁有序;耐心向群众讲解防病知识,用通俗语言说明环境清理的重要性,化解大家的疑虑。
烈日当空,许多民兵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无人喊累叫苦。“我们是民兵,更是百姓的子弟兵。能为群众多做点实事,再辛苦也值得!”一位刚换岗的民兵抹去额头的汗水,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看到群众从理解到参与,主动和我们一起清理环境,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李胜钊带领队伍完成沙坪街道小范村的卫生整治后,深感欣慰。该村一处山头杂物堆积,附近居民陈伯担心机械作业可能导致山体滑坡,起初坚决不同意施工。队伍尊重群众意见,立即调整方案,60名民兵拿起铁锹、扫帚,用最扎实的方式一锹一锹清理,连续三天奋战在村里,汗水浸透了迷彩服,手上磨出了水泡。陈伯从最初在一旁观望,到悄悄递上一杯水,最后主动拿起工具加入清理行列。这份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温暖了所有民兵的心,也让群防群治的力量在互信互谅中不断壮大。
一份担当
书写一段“奉献篇章”
民兵杜俊强在清理积水时,不慎被杂物划伤手臂,鲜血顿时渗出。战友冼彬全见状,立即从随身携带的医药箱中取出碘伏、纱布,熟练而轻柔地为他消毒包扎。“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别光顾着干活。”冼彬全关切的叮嘱,让杜俊强眼眶发热,他说:“一点小伤不算什么,休息一下我还能继续!”这样温暖的片段在队伍中随处可见,串联起团队的凝聚力。
默默奉献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龙口镇人装部干事、民兵应急排排长李建财是一名退伍空军军人,“能够守护群众健康,对我而言是一份光荣,如果错过,我会深感遗憾。”这支队伍中,70%的成员是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已融入血脉,化为“民兵任务高于一切”的行动自觉。
数日前,李建财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30岁生日。作为带队人,他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生日当天,李建财结束环境清理工作后,满身疲惫地取出手机,屏幕上跳出妻子发来的手绘“奖状”。这份意外的小惊喜如暖流般传遍全身,所有的疲惫瞬间消散。
这群身着迷彩服的鹤山民兵,在辛勤忙碌中践行初心,在真诚奉献中书写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条街巷,用汗水履行每一份责任,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属于新时代民兵的“合格答卷”——这份答卷,写满了对家园的忠诚与热爱,也写满了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定守护与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