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行”在路上 “走”进心里
全方位检验我市中职教育教学成果
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豆”趣横生 “厨”类拔萃
减轻课业负担 提升教学效果
感受咏春拳魅力 提高综合素养
共建企业培训工作站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职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
“行”在路上 “走”进心里

“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走”中学,在“行”中悟。

    “行”在路上,“走”进心里。近期,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数百名师生先后走进广州荔湾区永庆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共同探寻岭南文化的根与魂,感受城市变迁,感悟思想伟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通讯员 江职宣

    领略文化韵味

    踏入永庆坊,大街小巷里弥漫着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在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利、王辉的引导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荔湾城市记忆馆、粤剧博物馆、李小龙祖居、八合会馆等地,亲身体验老城的新活力,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

    “同学们,这里曾经都是低矮破旧的楼房,是一片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然而,仅仅几年间,这里如何从一个危旧房集中区蜕变为如今的网红打卡地?这个老巷子又是如何焕发新机的?”韩利向学生们介绍,经过几年“修旧如旧”的旧城改造,永庆坊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西关老城风貌,又吸收了时尚元素,成为广州年轻人文化创意的聚居地和热门打卡地。

    该校202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班学生傅云飞表示,在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新兴的业态散发着创新活力。“从非遗技艺到现代文创,从社区改造到文化传承,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实践,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独特的融合之道和前进的力量,更加坚定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感悟强国力量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展示厅,学生们对合作区的建设成就和未来规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展厅解说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观摩了横琴印象篇、足迹篇、规划篇、建设篇和未来篇,深入了解合作区的创立、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粤澳两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

    “同学们,横琴岛开发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下,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勇立潮头,为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初心如磐。”韩利介绍说。随后,大家前往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参观学习,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深刻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特区建设敢为人先的精神。

    202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肖静说:“此次参观学习让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坚定了我对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自信和自豪。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体会思政魅力

    参观研学、考察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演出创作……近年来,江门职院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学院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一系列“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与此同时,依托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数万名江职学子先后走进侨博馆切身感受华侨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华侨华人的爱国情怀;走进江门人才岛AI电商产业园,与“新质生产力”同行;走进“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之乡,一起上“碉楼下的思政课”等。

    “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依托广东的伟大实践和侨乡大地丰富的红色资源,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项目,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江门职院党委书记张忠林说,“这种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思政课的鲜活性,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