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中高段大单元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习任务群这一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入手,对基于学习任务群进行中高年级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蓬江区杜阮镇瑶芦小学 王燕红
问题引领 深入探究
步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生被《观潮》《走月亮》等篇章带入一个自然与情感交织的主题世界。作为教师,我们以学习任务群为框架,通过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探寻文字背后的奥秘。比如,在《观潮》中设问:“潮水为何会涨落?”在《走月亮》中提问:“月亮的形态为什么会多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问题指引下,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展开讨论,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锻炼了独立思考与协作能力。
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探索的引导者,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知识。例如,通过绘制月相图,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月亮的相关变化,实现知识与体验的融合。最终,学生通过口头报告、资料展示等形式分享成果,实现了知识积累与能力飞跃的双重收获。
构建主题 多元体验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主题的整合与深化。以《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为依托,我们构建了“自然生态”主题教学模块,旨在通过多样化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与合作能力。学生观察动植物特征,探讨生态功能,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学会了观察与思考。
为深化文本理解,我们融合了多媒体、讨论、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图像、视频等辅助材料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讨论与思维导图则促进了思维的整理与发展。在评价环节,我们倡导个性化与多元化,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批判性思维。
读写结合 跨科学习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原则。在大单元教学中,我们将读写任务巧妙融入学习任务群,实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麻雀》《爬天都峰》等课文为载体,我们设计了“读前激趣”“读中理解”“读后表达”等活动。读前通过话题讨论、图片观赏激发兴趣;读中设置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检验学生的理解;读后则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小组讨论或创作相关作品。
此外,我们还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其中。比如,融入自然科学探究麻雀的生态习性,结合地理知识了解山峰的特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其跨学科学习的兴趣。
优化评价 助力成长
教学评价是教学成效的衡量标准。在大单元教学中,我们追求评价的全面性、多样性与个性化。评价内容不仅涵盖知识掌握,还关注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口头报告、书面作业、小组展示等多种评价任务,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评价方式上,我们打破传统笔试的局限,采用观察记录、口头询问、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方法,力求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发其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注重评价的个性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潜能,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如设置不同难度的听力材料与评价标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树立自信、激发潜能。
总之,以学习任务群为引领,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尝试,通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搭配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双重提升,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