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平市水口镇居民谢先生来到位于该镇新华路某农贸市场的一家牙科诊所补牙,正好遇到由开平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公安局组成的执法队伍在此执法。原来,这家别人介绍他来的牙科诊所是一家“黑诊所”。“想想都后怕。”知道实情后,年过七旬的谢先生仍心有余悸。
据悉,自2024年4月以来,开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大数据筛查、实地调查走访,发现辖区存在牙科诊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未经备案,私自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遂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充分运用数字检察思维,通过提取关键词、关键点进行比对和分析,让数据主动“开口说话”,深挖出批量类案线索,共筛查全市非法行医线索144条,在有关部门的核实下,有效线索77条。目前,已有8家“黑诊所”被取缔。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实地调查 使用医疗器械未严格消毒
开平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案检察官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黑诊所”相关线索,并根据相关线索实地调查走访。
“根据线索,我们来到位于某农贸市场旁的一家牙科诊所。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该诊所的医疗器械没有进行有效消毒,有些器械甚至连简单冲洗都没有,就直接拿来使用。”办案检察官为了获得更直接的证据,以患者身份来到这家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证的诊所,其中的卫生安全风险让人后怕。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其根据线索到一家同样位于某农贸市场周边的牙科诊所走访发现,“医生”甚至用抠脚后的手为患者进行检查。“这样的卫生条件让人心惊,尤其是我们走访发现,这类牙科诊所的生意普遍较好,卫生安全隐患较大。”办案检察官表示,这类“黑诊所”常常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容易造成疾病传播、环境污染等危害。
“这些无证的‘医生’大多不具备医师执业资格,未取得执业许可证,只靠简单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来操作,卫生状况差,他们利用部分群众怕麻烦、贪便宜的心理,以低廉的价格引诱群众就诊,暗藏感染风险,危及不特定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办案检察官表示,打击“黑诊所”,刻不容缓。
剑指“黑诊所”
建立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
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开平市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进行公开听证审查,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以达到保障开平医疗服务行业规范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目的。综合听证意见,开平市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全面梳理辖区口腔类非法行医案件线索,依法查处无证行医行为,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随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开平市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多部门分工协作、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违法乱象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环境和生命健康安全。
去年底,执法人员到位于开平市水口镇新华路某农贸市场附近的一家牙科诊所进行突击检查,现场发现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男子正在为一名老年患者开展牙科诊疗服务。经核查,该诊所未取得相关许可证,这名男子也未取得相关资质。不仅如此,这名男子早在2017年、2021年就曾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被开平市卫健局予以行政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名男子被移交开平市公安局作进一步处理。
截至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共派出执法人员286人次、车辆92车次,对相关线索进行逐一现场核查,对非法行医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取缔,共查处“黑诊所”8家,发现涉嫌无证行医人员8人,收缴牙科治疗器械及药品共4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