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冯瑶君 新政法(署名除外)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障劳动权益总体情况以及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等,新会法院一案例入选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欠薪案件看似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但实质却是关系民生的“大案”。
2024年,新会区委政法委紧扣区委中心大局,盯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心聚力推动政法工作新发展,有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会、法治新会。
平安建设
筑牢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2024年,新会一船舶公司拖欠132名劳动者劳动报酬,双方产生争议。132名劳动者向新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申请财产保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新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仲裁调解书。上述船舶公司负责人表示无力继续经营,且案涉财产处置变现周期长,劳动者工资权益兑现难度大。新会区人民法院协调有关镇政府,积极寻找意向投资人,促成广州某船业公司在设备拍卖前承租上述船舶公司的厂房及设备,支付的租金用以支付劳动者工资后,执行法院通过拍卖处置了被执行人的设备,为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共计265万元。
平稳安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为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新会区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走好风险防范、隐患排查、打击整治“三步棋”,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突出风险防范,维护安全稳定社会环境。新会区有力防范化解突出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排查矛盾风险,分类精准管控。严格落实信访法治化“路线图”,规范转送交办督办信访事项,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突出隐患排查,守好安全生产生命防线。新会区着力推进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管控疏导,严查酒驾醉驾、超载超限、涉摩涉电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以“整治+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净化辖区道路交通环境。全力厘清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职责。修造船领域,从企业准入审批、监督执法、全面摸排、常态化检查等环节入手,开展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印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检查企业130家次;安全生产执法领域,采取现场培训教学等方式,全过程指导镇(街)做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全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件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工矿商贸领域,加大对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粉尘涉爆企业、红木家具行业、陆地洗砂场、工贸行业预防高处坠落等方面的专项排查整治。2024年,全区自然灾害防御形势持续稳定。
突出打击整治,不断夯实社会治安基层基础。2024年,一宗跨越了31年的命案在新会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告破,受害者亲属专程从贵州省来到新会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将两面印有“守护正义显刑警本色,三十一载沉冤终得雪”“锲而不舍,接力追凶三十载;一心为民,担当敬业显忠诚”的锦旗送到专案组民警手中,用最诚挚的方式表达对新会公安的感激。同时,新会民警无畏冲锋,加强路面巡防和街面管控,铁腕整治净化风气,深入开展反诈攻坚行动,倾全警之力守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安定,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社会治理
满足群众
更高需求
漫步在新会的大街小巷,街头闪亮的警灯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网格员、志愿者夜巡的铿锵步伐,为市民平添一份踏实。
2024年,新会区以一项项扎实举措,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
突出平台搭建,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一是夯实基础,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主阵地”。区、镇(街)两级综治中心与信访超市一体化运行,职能部门人员按需进驻,“一站式”受理、研判、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弱信号”6141条,全部妥善处置。二是多元共治,建强基层社会治理“主心骨”。深化网格管理,在全区划定817个智慧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817名,录入网格事项6.35万件、矛盾诉求事项2672宗,办结率均达99%。统筹基层政法力量,健全“村巷法官”“警网融合”等工作模式。打造“陈皮法庭”,指导和支持调解涉陈皮纠纷案件50余件。推动35名政法干部每月挂点基层综治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6宗。三是资源整合,架起基层社会治理“连心桥”。大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新会区人大推动1204名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督办化解矛盾纠纷。睦洲镇建立了900多人的“义警队伍”,创新建设“和睦工作室”,刑事治安犯罪率连续3年下降。
突出预防治理,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深入推进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落实“四联工作法”(信息联通、问题联治、困难联帮、资源联用)。一方面,排查走访持续推进。对留守、失学辍学等重点未成年人排查摸底;另一方面,宣教帮扶形式多样。扩容法治副校长队伍,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双校长”全覆盖。打造司法护苗基地等宣教阵地,结合启超家风组织开展“模拟法庭+”等特色普法活动。推行“少审爱立方”未成年人审判与司法保护项目,探索形成全周期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此外,依法打击一批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同时,预防治理不断深化。定期召开防欺凌联席会议,设立学生安全委员,严格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组建“1+1+N”帮扶团队,开展走访、慰问、帮扶、个案辅导等工作。深化复杂部位清查整治,检查网吧、娱乐场所等经营主体3389户次,处罚涉案场所。开展未成年人“飙车炸街”等专项整治行动,每天安排交警驻点整治“炸街”行为。开展“清朗”等网络综合治理,及时协调处置存在不良倾向的网络舆情。
突出重点领域,推进重点部位精细管理。开展平安乡村(社区)建设。指导镇(街)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社区)、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培育建设,推进平安乡村(社区)建设工作,目前,211个村(社区)已完成建设任务;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建成1个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1个镇级社会心理服务站、236个村级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建成率100%。面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约2800人次,成功干预有自杀行为或倾向约360人。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团体活动、健康义诊等200余场,服务约3万人次;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治理。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抓好乡村领域行业专项整治。乡村领域治理初步取得成效。双水镇关停10家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洗砂场,有效改善了行业乱象。司前镇通过多渠道排查化解天等村的社会风险隐患“弱信号”,该村村务矛盾比整治前下降54%。
法治建设
服务经济
高质量发展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以及在建的深江铁路组成“三通道”,不断拉近江门与珠江口东岸的时空距离,2024年国庆假期,新会区接待游客118.07万人次,同比增长27.91%,其中包括来自深圳方向的游客30.1万人次,同比增长69.58%。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一年来,新会区政法机关自觉坚持法治思维,把政法工作放在大局中思考谋划,以法治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护航“百千万工程”。新会柑和新会陈皮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服务保障陈皮产业发展,新会做实陈皮产业种植、产销、文旅、金融等全链条司法保护,由会城人民法庭集中办理涉陈皮种植、产销、金融等纠纷的立案、审理、执行工作,发挥“集中管辖+专业审理+统一执行”模式优势,推动纠纷一体化解,服务地标产业振兴。构筑绿美新会司法保护屏障,开展“益心护鸟”公益诉讼,完善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机制,全面护航“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新会生态建设。
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协同效应,加强对政法工作难点问题的组织研究和法律阐释。常态化整治顽瘴痼疾,建立与区纪委监委执法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方案。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做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运行综治中心矛调解纷平台、“邑齐解”侨企侨商纠纷化解平台等多个平台阵地,及时解决企业合理合法诉求。
推进法学会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第三方力量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调动中立法律服务站点律师轮驻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引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推动优质司法服务向基层延伸,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中立法律服务站点接待群众345人次,事项咨询292件。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进基层,累计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民法典宣讲乡村行”“以法兴企”“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普法宣传宣讲超181场,受众人数约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