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汶村镇看到,此前长满互花米草的区域已经“干净”了,这些区域内红树林长势良好。
科学保护和修复湿地,维护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汶村镇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有效措施,大力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工程,为红树林修复和保护开辟新路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小镇。
文/图 李嘉敏 汶村宣
民呼我应 积极发声
“以前我们汶村南边滩至镇海湾的区域生态很好,有着大片滩涂,近年来互花米草泛滥,滩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来栖息在这里的生物逐年减少。互花米草生长、繁殖速度惊人,逐渐霸占红树林生长的滩涂,不但影响红树林的修复,还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群众对此意见较大。”2024年9月初,汶村镇人大主席团在茭簕片区走访人大代表时,该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西联村党总支书记甄东升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了这一情况。
据悉,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于1979年被引入我国,原将其用于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但由于其根系发达、繁殖力极强、耐盐耐淹、生长迅速,互花米草在台山沿海地区快速蔓延扩散,其入侵不仅挤压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而且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还阻碍潮水的正常流动,影响江河入海口泄洪能力,造成河口航道淤积,常与滩涂养殖争地,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
收集到这一社情民意后,汶村镇人大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茭簕片区、渔区的各级人大代表与镇林业部门人员进行交流。“目前,汶村镇互花米草入侵情况如何?”人大代表们“面对面”提问。汶村镇副镇长罗朝富回答道,汶村镇发现互花米草面积约40公顷,在神灶温泉旅游度假村二期项目到高朗村方向、横山码头外海、五乡村、西联村、茭一村部分咸围外海滩有大片存在,生态位置与红树林相近,对红树林和在建红树林产生潜在威胁。
人大代表们认为,互花米草作为外来有害物种,必须长期进行有效防治才能保护镇海湾的生态环境,人大代表们希望镇相关部门充分听取民意,认真研究应对措施。
深入调研 履职尽责
初步了解情况后,人大代表们来到神灶温泉度假村二期项目附近的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汶村镇已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19.05公顷,但是由于拟种红树林区域零散分布着约16.96公顷互花米草,互花米草光合效率高,生长迅速,侵蚀红树林生长空间,会导致大片红树林消失,因此,在种植红树林前,必须清除互花米草。
同时,附近的生蚝养殖户也向人大代表们反映,互花米草生命力顽强,如果咸围外海滩的排灌、取水区域有互花米草生长,会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生产作业,需要定期用机械进行清理。
“互花米草的防治是否可以申请专项资金支持?防治有何科学的办法?”汶村镇人大主席黄仁川关向相关部门了解。调研结束后,该镇人大正式将“防治互花米草,保护生态资源”作为人大建议事项,交至该镇林业部门办理,明确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该镇分管领导部署督办、落实办理责任。
在汶村镇人大的监督下,建议事项很快有了进展,该镇林业部门争取到台山市林业局支持,聘请第三方公司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资金由台山市林业局统筹解决,防治工程从2024年9月中旬开始至12月结束,防治时采取物理方法,根据植物的分布面积和区位差异采用人工刈割、机械刈割、遮阳网遮盖等措施抑制互花米草,限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或种子、根茎繁殖来减少互花米草的生物量。
在2024年11月“回头看”视察活动期间,人大代表们再次来到红树林保护区,工人们正利用机械有序地施工,至此,这项人大建议得到落实,真正将“好建议”变成“实举措”。
跟踪监督 守护生态
在开展互花米草防治工程期间,人大代表与该镇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当好宣传员,在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普及解读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向群众介绍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性和防控知识,倡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引进、释放外来物种的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人大代表还当起监督员,定期跟踪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个别群众不配合的,人大代表及时与群众进行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助力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汶村镇已完成2024年台山市互花米草防治工程一期、二期项目防治任务,合计防治面积30.6公顷,防治进度100%。”汶村镇副镇长罗朝富表示。
互花米草防治只是汶村镇开展生态保护治理、改善镇海湾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该镇表示将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持续聚焦互花米草长效防治工程和红树林的修复保护工作,共同守护镇海湾绿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