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高质量民生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
开“门”大吉
开平市52个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
进一步增强全市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全市森林火险红色预警持续生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部分省、市人大代表
集中视察2024年市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

以高质量民生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

省人大代表向老人了解“爱心餐桌”情况。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朱磊磊

    通讯员 黄伟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截至2024年底,市十件民生实事共31项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的“四好农村路”恩平市工作部分入选国家“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市十件民生实事完成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1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部分省、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2024年市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重点了解加大老年人关怀服务力度情况和提升城乡安居宜居保障水平等项目完成情况,并对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进行摸底。

    人大代表纷纷表示,通过视察发现,过去一年,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作,认真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幸福生活更有“温度”,以高质量民生建设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加大老年人关怀服务力度

    据了解,今年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中关于加大老年人关怀服务力度方面,完成180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已提高到47.08%,年度任务要求达到38%;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已提高到63.80%,年度任务要求达到63%。

    新会区养老服务中心由新会区中医院运营管理,是一所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是全省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视察组深入详细了解其硬件设施、运营管理、医养结合等情况,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降本增效、扩大规模、社会投资等方面的困难。

    目前,新会区养老服务中心共有400多位老人在住,平均年龄约85岁,几乎处于满员阶段。“接下来要拓展医保和养老的联动使用,打破传统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界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让养老更有‘医’靠。同时,要总结医养结合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为市场化发展提供指导借鉴,探索推动闲置房产转化养老机构,加快医养结合服务普及推广,为全社会更多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易中强说。

    2024年重阳佳节,蓬江区社区饭堂暨爱心餐桌项目正式启动,筛选出环境好、资质优的商家加入“爱心餐桌”队列。视察组到蓬江区社区饭堂暨爱心餐桌项目之一的蓬江区餐饮企业谭记猪腰汤实地考察,店内单独设有长者就餐区域,摆放了10多张餐桌供长者就座,提供南瓜蒸排骨饭、蜜汁叉烧饭等多款套餐,每份仅需10元。视察组与店内就餐的老人亲切交谈,认真听取他们的评价和意见。

    省人大代表梁健玲认为:“以往老人助餐服务大多是政府大包大揽,如今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不仅为长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也让助餐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省人大代表李珩也表示:“蓬江区社区饭堂暨爱心餐桌的模式应该在全市各县(市、区)推广,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加强引导和激励,推动社区长者助餐服务更有针对性。”

    蓬江区白沙街道甘化社区长者饭堂服务站点前身为甘化社区闲置物业,于2024年11月升级改造完成,修缮后主要用作长者饭堂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该服务站位于甘化社区文化广场一侧,服务站内,无障碍坡道、防滑地板、扶手栏杆等适老化设施配置齐全,长者出入很方便。

    视察组来到甘化社区长者饭堂服务站点,当时站内正举行迎新送福、医生上门检查等系列服务,坐着20多位前来就餐的老人家。“甘化社区长者饭堂服务站点不仅盘活了闲置物业,还综合提供多种服务,活动空间大,功能设施多,特别是就餐服务交给社会企业负责,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服务也更符合当地老年人需求。”省人大代表黎永梅说。

    提升城乡安居宜居保障水平

    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中关于提升城乡安居宜居保障水平方面,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9个;完成改造农村危房137户,全年实现农村住房保险承保户数64.5万户;累计统筹美丽圩镇建设项目入库909项,其中“七个一”项目入库300个。6个省级典型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在建续建项目完工率超80%;20个市级典型镇入库项目完成工程量53.7%。

    道路、楼道清爽整洁,新增的人脸识别单元门禁随处可见;路旁划上清晰的停车线,私家车有序停放在泊位内……在新会区中心花园老旧小区,代表们被小区风貌焕新、安全智慧、全龄友好的新环境吸引。

    中心花园的焕新是新会区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2018年起,新会区结合“城市双修”行动,全面系统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并将其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主攻老城区薄弱环节,从“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方面改造着手,综合开展道路交通、社区绿化、建筑外立面、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环卫设施等六大整治,全要素提升社区宜居品质。根据摸底情况,会城街道共有90个老旧小区,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完成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2.5万户。

    “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省人大代表李小男希望借助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加快补足老旧小区配套设施,让老旧小区“内外兼修”,越来越美,让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代表们还前往蓬江区长塘社区老旧小区,大家边走边看,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长塘社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率较低,原有道路破旧不堪,外墙破损等问题普遍存在,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经过自内而外的全面焕新改造,如今该小区连同周边街区道路连片出新,安全、漂亮、舒适的社区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既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整社区,又要探索建立政府建成、公司管理、商户运营的管理模式,确保城镇老旧小区得到高质量改造,让社区实现可持续治理。”省人大代表吕彩霞认为,近年来江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取得一定成效,得到群众的认可,“希望持续跟进改造情况,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切实把改造项目改到群众‘心坎上’。”

    省人大代表王哲建议,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改造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小区的事情群众做主,改造效果是否满意群众说了算,“不断完善业主自治机制,通过居民议事机制让广大业主在小区改造各个环节中形成共识,激发小区治理新动能,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小区管理可持续化发展。”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