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入选市基层特色专科
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
“流感特效药”一药难求?
获评省“老年护理标准化病房标准单位”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流感患者就诊量有所增加,但并未进入高发期
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

老人和小孩是流感易感人群,要注意防护。图为医生为患儿看诊。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成为热搜话题。江门是否已经进入流感高峰期?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1月以来流感患者就诊量有所增加,但并未进入高发期。针对网上出现的一些囤药现象,专家提醒市民理性购药,加强防护更重要。

    文/图 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陈君 卢嘉伟

    A

    目前门诊普遍以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

    日前,记者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和儿科见到,不少家长抱着小孩排队等候就诊,部分小朋友戴着口罩,额头上贴着退热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卓杰表示,1月以来流感患者就诊量有所增加,但不算火爆,目前门诊普遍以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在冬季流感高峰时段,南方往往会比北方略晚一些,目前流感水平比较低。”陈卓杰提醒,市民不用过度担心,理性购药,日常加强防护,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陈卓杰介绍,流感属于季节性疾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感染流感后,最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常伴有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头晕、周身乏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而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发病季节可为一年四季,传染性较弱,常不发热或低热,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或无,一般3—7天可自愈。“目前北方较为严重的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传染性强,常为高热,且头痛、肌肉酸痛等周身症状明显,虽然也有一定自限性,但有可能会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何纲提醒道。

    B

    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

    那么,如果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

    陈卓杰建议,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饮食方面可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也需确保营养到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最好能单间居住,室内保持通风。患者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此外,建议固定一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人去照顾患者,若患者或家人出现持续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表现,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陈卓杰提醒,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如有需要可提前使用抗病毒药物。

    “目前,用于治疗和预防流感的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玛巴洛沙韦对于减少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流感传播,有很好的效果。”陈卓杰提醒,流感预防性服药最好是针对“高风险人群”,比如家里有成员发生了流感、自身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肿瘤患者、肾病等基础病患者,可考虑在医生指引下预防性服药。“但非高风险人群,建议不要自行预防性服用流感药物。”陈卓杰提醒,没必要囤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因为这两种药物只对流感病毒的甲流和乙流有效,日常可以通过加强防护来预防流感。

    C

    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感染风险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如何保护好身体过个健康年?

    何纲提醒,平时应加强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可用纸巾遮住口鼻,勤洗手。生活中,室内多通风,保持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饮食。此外,建议尽可能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尤其是老人、抵抗力低下等易感人群非必要不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外出时要养成戴口罩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能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情况每年更新疫苗成分,推荐每年接种。

    陈卓杰提醒,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增强体质,日常多锻炼身体,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陈卓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