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进一步抓紧抓细抓实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
让就业“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小板凳”议事会让“民声”落地有声
2025年环市街道迎春文艺展演精彩上演
党员志愿者挥毫送祝福
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启明里“活”起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陈淑婷:
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启明里“活”起来

陈淑婷带领团队完成了启明里首批22栋历史建筑外立面的翻新改造工程。

    人物名片

    陈淑婷,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从业以来参与近百座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以及近20项城市更新项目历史文化保护专项研究工作,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民间建筑文化及中国侨都侨乡建筑文化,使之绽放新时代文化新光彩。2022年,陈淑婷获评广东省乡村工匠民间建筑(建筑设计)中级工程师。

    人们身穿汉服、旗袍参加游园会,与三两好友一起听音乐会、逛集市,在百年侨屋里喝咖啡、品美食……这种古今交融、充满活力的热闹场景,正在启明里持续上演。

    启明里是江门市区13个华侨古村落之一,每每看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陈淑婷都会深感自豪:“这里的活化改造,我有幸参与其中!”

    陈淑婷是一名“90后”设计师,至今已有10年从业经验。她最引以为傲的,便是作为江门本地人带领团队在启明里广场上设计了一座中式青砖门楼。门楼按照传统建筑形制建造,面宽3.20米,进深1.39米,高4.21米,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灰雕点缀其中,匾额上刻有“启明里”三个大字,如今已成为启明里的标志性建筑。

    “当时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启明里的活化改造工作,明确要以侨乡文化为底蕴,做到修旧如旧。”陈淑婷回忆道,改造前的启明里广场,位于旧建筑群间,布局凌乱,空间割据感强,缺乏聚集空间。经过一番“把脉问诊”,设计团队优化调整广场空间布局,在广场西北角移植一棵凤凰木,并在广场东南处设计一座启明里门楼,把广场与启明里片区串联起来,增强广场空间感,引导人们从广场经门楼进入启明里街区,起到“点睛”作用。

    “走访调研时,有老人家告诉我们这里原先是有门楼的,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想法。”陈淑婷表示,在各方的努力配合下,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启明里门楼就从“设计图”变成了“实景图”。此外,陈淑婷还带领团队完成了启明里首批22栋历史建筑外立面的翻新改造工程,外墙、屋顶用青砖、青瓦进行修补,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彩绘等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得到了修复,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侨乡建筑特色风貌被完好保留了下来。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的传承、底蕴的象征。“在这些特有的建筑空间环境注入文创产业,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文化影响力。修复活化的侨乡建筑,也能成为华侨和家乡之间的纽带,促进侨乡文化和侨都经济的发展。”陈淑婷认为,对古建筑、历史街区进行活化改造,既保护了古韵,留住了乡愁,也丰富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谈及侨都江门的建筑风格,陈淑婷表示,江门历史悠久,建筑资源丰富,独具侨乡文化魅力,不仅有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还有赤坎华侨古镇、启明里等古建筑活化保护和利用的文旅项目标杆,日前还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作为一名江门人,她也将更加努力发挥好专业特长、坚守好专业底线,不忘初心,为擦亮侨乡建筑文化品牌贡献力量。(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