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特派记者/陈敏锐) “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节点。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完工后,江门港沟通内陆、面向海外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建设珠江西岸江海联运的‘水上门户’开发条件愈加成熟。”省人大代表,江门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成宇十分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他认为,“大桥经济”“黄金内湾”机遇无限、潜力巨大,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在崖门口建设西江流域江海联运枢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发展。
崖门口地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陆路通往港澳及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冲,拥有崖门水道、西江虎跳门水道、潭江水道和劳龙虎水道等多条珠三角高等级骨干航道,具有发展江海联运和近洋运输的突出优势。2024年8月,崖门出海航道二期正式通航,银洲湖水域可满足2万吨级杂货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不仅释放了银洲湖现有大型码头的接卸能力,也极大提升了沿江岸线开发潜力以及临港产业导入的吸引力,推动江门港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服务体系,助力区域联动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目前,银洲湖水域除了天马港和高宝隆码头,超35公里的崖门航道两侧没有一座公共码头,万吨级航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为完善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导入形成有效物流支撑,更好支持江门地区尤其是环银湖湾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亟须加快公共码头工程建设。”徐成宇建议,要依托深江合作区公共码头建设江海联运枢纽,提高西江流域江海直达及中转换装等服务效率。
徐成宇表示,市委、市政府抓住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深江高铁加快建设重大机遇,发挥区位、产业、土地、水源、能源比较优势,不断加快与深圳、香港共建现代产业合作区。深江合作区公共码头位于银湖湾滨海新区、深江经济合作园中区,规划岸线长度约2.5公里,可建设7个2—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
“该项目是深江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项目建设将为合作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导入形成有效物流支撑,更好支持江门尤其是环银湖湾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同时,项目扼守崖门与虎跳门出海口交汇处,属于江海交界处船舶航区管理,可满足大多数内河船舶进出港要求,具备开展‘江海联运’业务的优势条件,可吸引潭江、西江上游货源在此集散中转。”徐成宇认为,江门在航运上有丰富的经验,依托西江流域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可推动江门港与广州、深圳等沿海枢纽港口联动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航运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可进一步加大对江海联运业务及公共码头市场培育期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大湾区交通运输结构,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徐成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