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林育辉) 1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满月”,本报携手广东博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富控股”),精心策划举办了一场以“穿越黄茅海,‘打卡’侨乡新地标”为主题的亲子体验活动。活动旨在引领孩子们体验国家重大工程的雄伟,深入了解侨乡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同时,搭建亲子共融、共同学习的平台。
当天下午2时,本报青苹果台山站小记者,以及台城二小、台城二小林荣源校区的近百名学生和家长在台山中心图书馆准时签到,并集体合影,随后满怀期待地踏上旅程。
抵达黄茅海服务区后,一行人被这里浓厚的侨乡文化氛围深深吸引。大家品尝侨乡美食,选购侨乡特产,再通过侨乡文化长廊,深切感受侨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随后,大家乘车绕行黄茅海跨海通道,在车上观赏这一交通枢纽的壮观景象。小记者们纷纷掏出笔记本与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之后,一行人返回台山中心图书馆,“打卡”高品区城市展厅。台山中心图书馆作为博富控股倾力打造的超双倍标准配建项目,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藏书量高达20万册,书籍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畅游书海的广阔天地。
当天,主办方还特邀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江门日报社总编办原主任王晓霞,在台山中心图书馆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精彩的写作指导课。趁此机会,家长们在图书馆和城市展厅参观或自由活动,享受了一段悠闲时光。
活动尾声还举行了捐赠仪式,博富控股为台城二小林荣源校区捐赠了100份《青苹果》校园专刊。
小记者作文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台城二小六(1)班 罗彬恒
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青苹果小记者们一起踏上了穿越黄茅海之旅。
我们乘车来到黄茅海服务区,这里精心打造了侨乡文化长廊,展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江门作为侨乡,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还有新会“小鸟天堂”、台山“川岛风情”等侨乡八景,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江门非遗丰富多彩,涉及传统音乐、曲艺、传统美术、手工技艺和民间习俗等方方面面,如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崖门海战流传故事”和“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以及“荷塘纱龙”“礼乐龙舟”等众多龙舟和舞龙非遗,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侨乡的历史记忆,展现了先辈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我们乘坐的大巴缓缓驶向黄茅海跨海通道。刚靠近通道,我就被它的雄伟深深震撼。三座高大的桥塔直插云霄,无数根斜拉索宛如巨人的手臂稳稳拉住通道。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浩瀚的黄茅海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海风呼呼吹过,带来大海独有的气息。远处,水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天地仿佛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这次穿越黄茅海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工程的伟大,还让我深入了解江门侨乡的特色景点、美食和非遗项目,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它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我不断探索未知,努力学习。我期待未来还有更多这样精彩的旅程,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一条驶向未来的通道
台城二小四(8)班 江锐芊
今天是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一个月,我们小记者有幸参加了穿越黄茅海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黄茅海服务区。走进服务区,犹如来到一座展厅,一个自然、历史、人文结合的旅游胜地。置身其中,我们感受到了侨乡自然景观的壮美——滨海度假胜地上下川岛、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这里还有侨乡文化长廊,展示了浮石飘色、蔡李佛拳、台山广东音乐等非遗项目,梅家大院、西门圩、浮月村的仿古建筑让我们身临其境。原来,江门的历史底蕴如此深厚!
服务区的旅程结束,我们正式开启了穿越黄茅海之旅。随着大巴缓缓前进,我们终于亲眼看到了黄茅海跨海通道这一宏伟的工程,大家迫不及待地用相机定格海上“小蛮腰”的身影。只见东西两座斜拉桥犹如两位伫立的勇士,他们守护着黄茅海,也守护来来往往的船只和车辆。阳光洒在海面上,给缓缓涌动的海浪染上了一层亮光,远处,蔚蓝的海面和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片。
黄茅海跨海通道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黄茅海上,它不仅是连接珠海和江门的桥梁,更是联动两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是一条驶向未来的通道。
今天,我们穿越了黄茅海;明天,我们将拥有崭新的未来。
假如我是一块石头
新宁育才学校六(5)班 李润晨
假如我是一块石头,我要成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一块铺路石,静静地躺在她的怀抱中。
清晨,我慢慢睁开眼睛,欣赏周边的景色。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黄茅海跨海通道轻轻掀开面纱,露出了容貌,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
白天,我见证了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车来车往。车上的旅客笑声清脆悦耳,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欢乐。一位旅客说:“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我们从江门台山去珠海快多了,真好!”我的心中涌出满满的自豪感,我愿意为川流不息的车流提供安全保障。
傍晚,落日镶嵌天空,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也让黄茅海跨海通道铺上了一层金沙。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帆船点点,它们满载而归。灯亮了,黄茅海跨海通道变成海上的夜明珠。我欣赏着美景,感受着岁月静好。
成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一块铺路石,我见证了一线工人的汗水与智慧,见证了通道温暖人们的思乡之心、缩短往来行程提供方便、打开贸易之门。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我要以自己的方式诉说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故事。
我愿成为一块石头
新宁小学五(6)班 刘欣怡
今天,我跟随青苹果小记者们一同穿越黄茅海。虽然我早就听说过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壮观,但是“零距离”感受它的雄伟,欣赏两侧一望无际的蓝海,聆听老师的介绍,内心的自豪感依然让我激动不已。
一桥飞架,跨越两地。黄茅海跨海通道身下是164根深达110米的桥桩,它们一半隐没在海水中,一半挺立在海面上,如同一根根巨大的金箍棒。这些桥桩用无数石头混合水泥钢筋铸成,是通道安全可靠的守护者,也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假如我是一块石头,我愿意被浇筑在桥桩里,支撑起这座伟大的世纪工程。
澄海如缎,长桥如练。为了保证车辆通过的安全和舒适,无数石头安静地躺在2200米长的钢梁上面,它们摆出最平坦的姿势,迎接一辆辆汽车的到来。它们是车辆高速稳定通行的关键,是最坚强的硬汉。假如我是一块石头,我愿意被铺放桥面之上,扛起车辆川流不息的安全担当。
黄茅海跨海通道在夕阳中熠熠生辉,它是连接江门、珠海的快捷通道,也是建筑和美学的完美融合,更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自强自立的象征。
我和小记者的美好邂逅
台城三小五(2)班 欧玮霆
我是一本静静躺在台山中心图书馆文学区书架上的书,封皮崭新,纸张散发着淡淡墨香。每天,我都期待着与懂我的读者相逢。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图书馆的大门缓缓打开,一群身穿红色小马甲的活泼身影跳跃而入,原来是青苹果小记者们。
“这就是图书馆,比我想象中还要壮观,好多书啊!”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拉着父亲的手兴奋地喊道。父亲微笑着说:“是啊,这里藏着数不清的知识宝藏,等着你去挖掘呢!”
听到他们的对话,我和身旁的小伙伴们都激动起来,期待被各位小记者选中,开启一场奇妙的知识之旅。
这时,一群小记者簇拥着朝文学区走来。一名戴眼镜的小记者目光急切地在书架上搜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我的身上,伸手轻轻将我从书架取下。
那名小记者带着我来到宽敞明亮的阅读区,这里的桌椅摆放整齐有序,桌面平整光滑,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场所。小记者坐定后,小心翼翼地翻开我,用他炽热专注的目光挖掘珍贵的知识宝藏。他时而因精彩的描写拍手称赞,时而为感人的情节红了眼睛,完全沉浸在我所描写的文学世界里。每一次指尖触碰到我的书页上,我也会感受到温暖。周围的小记者也都全神贯注地捧着书,有的与家长轻声交流读后感,有的独自在知识的海洋里开心遨游,还有的和老师互动提问……每一名小记者都是那么地快乐!
在这个充满书香与活力的午后,我和小记者们一同沉浸在知识的奇妙世界中,其乐无穷。我希望与他们有更多美好邂逅,分享更多乐趣,让这个图书馆充满笑声。
假如我是一本书
台城三小六(1)班 李子鑫
假如我是一本书,伴随着油墨的芬芳与纸张的翻动,我来到了一个充满知识的心灵栖息地——台山中心图书馆。
初来乍到的时候,我被这座图书馆震撼到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设计独特、富有创意的阶梯座位,上方还有一条活灵活现的蓝色鲸鱼,它仿佛想带领读者们畅游这片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我也成为这片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等待与读者们的相遇。
我被安置在二楼的儿童阅读区。我环顾四周,图书馆里设有儿童阅读区、成人阅读区、阶梯阅读区、电子阅读区、多元化藏书区,还有会议室、借书触屏机与带路机器人。一排排高耸的书架旁,在各个区域认真阅读的人们神情专注,仿佛在与书中的世界进行着心灵的交谈。
一天,一只小手轻轻把我从书架上取下,这是一个大概12岁的小女孩。她带着我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动作轻柔地翻开我的书页,开始阅读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她时而沉思,时而微笑,我被她对知识的热爱所感染。当她读完最后一页、轻轻合上我时,我看到她眼中闪烁着满足与喜悦的光芒。
作为一本书,我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我不仅要为读者提供知识,还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创造能力。我将继续等待下一位读者的到来,和他们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