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谋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
我市5个项目获“湾高赛”奖项
2025世界江门青年大会
“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启动
构建“全龄”友好家园
200多名大学生回母校传经授宝
我市排除一起铁路通信干扰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市赤溪镇聚焦“一老一青一小”,打响特色服务品牌
构建“全龄”友好家园

赤溪镇推出形式多样的公益课堂,充实青少年儿童的假期。图为孩子们在公益课堂上做手工。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黄潇 陈艺锋

    踏入台山市赤溪镇党群服务中心,“图书角”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悄然入耳,离退休干部在宣讲室深情讲述赤溪往事……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赤溪镇党委持续聚焦“一老一青一小”三大重点群体,依托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拓宽“全龄”服务圈,全力打响“老有颐养、青有所属、幼有善育”特色服务品牌,构建“全龄”友好家园。

    聚焦“一老” 暖心关怀

    立足镇内老年人口多、关怀服务需求大的实际情况,赤溪镇党委大力推进“家门口”养老模式,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围绕生活、文化、安全、健康等方面提供多元化服务。

    赤溪镇对养老院、长者饭堂、大众公园等服务平台进行整合。依托这些平台,过去一年,赤溪镇机关公共服务办公室党支部与卫生院党支部派出党员骨干组成“送医”服务队,入户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3477人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10名行动不便的长者提供送餐服务3759次。同时,赤溪镇机关平安法治办公室党支部依托便民集市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专项宣传8场次。

    不仅如此,各村党组织依托公园议事亭、党群服务议事厅等平台,定期开展“长者议事会”40余次,深入了解长者对“家门口”养老服务的想法、需求及建议,听取其对民生工程、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建议,引导其参与“共商共治共享”,让党群服务更接地气、更聚民心。

    “能和朋友们一起在‘家门口’跳舞,当然是件很快乐的事。”赤溪镇护岭村吴阿姨笑着说。

    为满足广大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需求,赤溪片区党组织组建“老龄乒乓球队”,常态化开展老龄乒乓球比赛。此外,该镇定期组织开展广场舞联欢晚会,吸引赤溪片区11支舞蹈队参加,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技艺的平台。

    聚焦“一青” 激发活力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越来越多青年人才选择落户赤溪镇。围绕如何让青年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赤溪镇党委坚持以党群阵地为切入口,将其打造成青年人才的“心”家园。

    近期,北门村党委与赤溪镇篮球协会党支部多次组织开展“青年村BA”比赛。“大家都是年轻人,以篮球会友,既赛出了友谊,又展现了我们的风采。”北门村“两委”干部钟超发如是说。

    通过开展青年人才需求调研,赤溪镇党委整合党群阵地的各类资源,为辖区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该镇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年夜校等形式,去年在赤溪镇人才驿站开展电影欣赏、理论学习、摄影技巧学习等多样化的活动12场次,为青年人群营造满足学习、娱乐、社交需求的“人才之家”,搭建起青年助力赤溪镇“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聚焦“一小” 同心守护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在赤溪镇冲金村近日开展的公益学堂上,徐蔼雯小朋友在做好的手工花束上写上祝福语。

    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赤溪镇党委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关爱青少年儿童行动。

    从完善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出发,该镇立足儿童“一米”高度视角、“家门口的展览”等,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图书角增设阶梯式图书架,设置艺术作品展示区,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及展示平台。

    从丰富文化功能出发,该镇结合青少年儿童的兴趣需求,开展“家门口”的趣味篮球、黏土手工、灯笼制作等定制化公益学堂、党群活动共17场次,已吸引超300人次参与。

    从守护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该镇利用校园歌唱大赛、书法比赛、诗词朗诵活动等契机,在过去一年中,共开展了18次禁毒、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构建清朗向上的成长空间。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一青”关系社会发展。赤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党委将持续聚焦“一老一青一小”需求,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打造更优质、更全面、更贴心的“全龄”特色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