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年出摊更“出圈”
开平年味渐浓
定格团圆温馨瞬间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壮大
紫风铃木花开正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联生产企业升级工艺、携手名家、布局电商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壮大

工人们忙着整理打包瓦当对联纸。

    新春佳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开平年味愈发浓厚,大街小巷被喜庆的红色装点,春联作为春节的标志性元素,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珠江春联厂,这家年轻人或许在老一辈口中常常听到的企业,不但产品质量好,而且对子妙。近日,记者走进珠江春联厂,了解企业背后的故事。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图/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南方春联行业的先行者

    珠江春联厂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涉足春联产品,1992年专注春联生产。1999年,珠江春联厂从佛山迁址到开平市蚬冈镇,并逐渐在南方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珠江春联厂负责人黎秀崎表示,大约在1987年,珠江春联厂开始接触春联行业,是南方春联行业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当时广东最早做工艺春联的企业之一。“工艺春联相对于传统手写春联来说,有着更为绚丽的装饰与美化,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不需要等笔墨干了才能带走,有很大的便利性。此外,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解决设计问题后,工艺春联更适合通过印刷量产。”黎秀崎说道。

    走进珠江春联厂,工人们都在忙着整理打包瓦当对联纸。黎秀崎表示,春节将近,为避免库存积压,工艺春联已停止生产,目前仓库正忙着打包发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正在整理打包的瓦当对联纸主要销售给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协会等机构,用于手写春联。“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上面常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我们的瓦当对联纸印有龙凤、花卉、瑞兽、几何图形等仿古瓦当图案,寓意吉祥,能为春联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黎秀崎拿起一张瓦当对联纸展示,用力拉扯后,纸张完好无损。“我们用的是铜版纸,质地厚实挺括,不易变形,表面光滑细腻,耐水耐晒,在户外也能保持鲜艳清晰。近两年,我们还升级了工艺,让纸张更结实耐用。”黎秀崎补充道。

    在文化传承中坚持创新

    自2010年起,珠江春联厂将更多精力投入研发。黎秀崎告诉记者,春联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必须坚持创新,否则很容易被新生事物所代替。为此,珠江春联厂不仅在春联材料上研发创新,还对“做怎样的春联”深入思考。

    “我们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名家书法艺术作为核心追求。”黎秀崎说道。2010年,珠江春联厂提出“文化春联”概念,与多位知名书法名家合作,获得授权生产他们书写的春联作品。“多数人可能说不出名家书法好在哪里,但能感觉到书法名家写的春联格外耐看,透着一股精气神。”黎秀崎说。

    除了在文化和美学方面进行探索,珠江春联厂早早布局电商领域。“我们接触电商已有10年。”黎秀崎透露,如今,珠江春联厂年产值达5000万元,并在抖音、淘宝、小红书等多个电商平台构建起宣传、销售矩阵。该厂的电商业务营收逐年稳步增长,为适应业务发展,运营团队和发货团队已独立出去,今年还组建了成品电商团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在黎秀崎看来,创新要以符合传统习俗为基础。“传统是根基,创新是提升,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创新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他解释说,不同地方对春联有着不同习俗和讲究,这些习俗蕴含着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底蕴,必须传承。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春联文化,珠江春联厂与各地文联、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机构广泛合作,同时,根据不同地方的习俗差异推出定制化春联。

    黎秀崎介绍,珠江春联厂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春联内容和瓦当装饰会根据他们的喜好进行调整,避免因循守旧。一方面是针对使用场景创新,比如采用背胶设计,解决贴春联的不便,撕下后还不留痕迹。此外,除了铜版纸春联,企业还推出布绒等多种材质的产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