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近日,记者走进鹤山西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的施工现场,一股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扑面而来。记者了解到,该工程正抢抓冬修水利的黄金期,以“加速度”向前推进。
在黄宝坑排水涵施工现场,记者注意到一处特别的施工区域——顶管作业区。当时,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顶管作业,一条直径两米的管道被缓缓顶入地下。
“重建黄宝坑排水涵采取顶管作业方式,能够不影响交通道路的正常通行。”该项目二标段中标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总工汤珍兰解释说。随着管道的逐步深入,一条隐秘的排水通道正在地下悄然形成,将为未来的防洪排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这是一个关乎生命安全的项目。未来在防洪期间,当西江外江水位达到警戒线时,我们便能通过排涝站将水顺利排出。”汤珍兰介绍,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团队针对施工重难点,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沿着堤坝前行,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防洪墙前。这里,桩基已经深深扎根地下,工人正在紧张地绑扎钢筋。该防洪墙高达5.8米,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建造。“防洪墙建好了,咱们心里可就踏实多了。以后遇到大洪水,也不怕了。”工人张师傅边忙碌边说道。
防洪墙旁边,一条8米宽的防汛道路已经初具雏形,未来将成为防汛抢险的重要通道。“这条防汛道路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们防汛抢险的效率。”鹤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冯海均表示,“一旦发生洪水,抢险队伍可以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沿着大堤前行,记者来到一处已经基本完成的引水坡前。冯海均指着背水坡说:“这一段背水坡已经完成50%左右,我们正在对灌浆和抛石进行处理,以确保大堤的稳固性。”冯海均继续介绍道,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项目,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方案。比如,有时候需要先做基础防洪工程,以确保在汛期到来之前具备一定的防洪能力;有时候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水流情况,分段进行施工。
据鹤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被列入水利部《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设范围,涉及石岩头至广珠铁路段、东坡面粉厂至杰洲高排涵段,堤防总长度达6.4公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达标加固、岸坡防护、重建或加固穿堤建筑物等,旨在将堤段保护区防洪标准提升至100年一遇,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为鹤山城区及古劳水乡的防洪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这个项目给我们的工期是16个月,原计划在2025年11月底全部完工。为了确保防洪安全,我们抢抓时间,尽量赶在汛期前完成更多的工程量。”冯海均告诉记者,目前工程进度已经完成超40%,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运输道路的中断、部分涵洞的拆除重建等都需要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相信未来的西江大堤将更加坚固、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