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来广东过年
迎春换新
年节话蹄髈
墨香年味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开心心过大年
来广东过年

刘利元

    叔叔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买了飞机票啦!航班是……”没等他说完,婶婶抢过电话问:“生了豆芽,蒸了发面馍馍,炸了油果子和茶食子,压了五花肉,熬了皮冻,煮了酱牛肉,还有两颗羊头,看看还要拿什么?”都是老家的美食,样样儿都是我爱吃的,赶忙对老人说:“够啦!够啦!就等你们来广东过大年啦!”

    生在河套农村,从小对城市十分向往。每到正月十五,县城会集中燃放烟花,为了能看上“放火”,我们去拜年时都赖在叔叔家里不走。后来到城里读书,平时在学校食堂打饭,周六日基本上都在叔叔家吃饭,有时还带着同学一起去,天晚了就在叔叔家住下。婶婶的焖面做得特别香,锅底先翻炒排骨、豆角、土豆丝,然后加瓢水,上面撒上厚厚一层面条,再往炉膛里添柴。大约十几分钟后,锅底儿传来“滋滋”的声响,婶婶揭开锅盖,先用铁铲把面条儿翻下去,把肉菜翻上来,再用一双长筷子在锅里均匀搅拌,然后一碗碗盛给我们,色泽金黄、香气诱人。俗话说“穷学生饿兵”,我往往吃四五碗才能饱。眼看锅底儿空了,堂弟便对堂妹说:“咱们不要吃了,给哥哥吃哇。”再后来,结婚成家,也住在叔叔家附近。记得妻子生小孩那年,正好赶上寒冬。按说应该回乡下和父母团聚,叔叔婶婶怕冻着娃儿,让我们搬过来住,和他们一起过年。

    叔叔出门多,婶婶出门少。记得她第一次来广东是2002年秋天,两人送堂妹到长沙上大学,然后坐火车到深圳。不想下了火车,因为没有边防通行证,出不了站,又原路返回。

    此次叔叔婶婶过来,我和妻子一早便设计了一个游览路线:到广州看珠江、看小蛮腰、逛香江野生动物园;到肇庆看阅江楼、看七星岩、爬鼎湖山;到惠州看西湖、爬罗浮山;到佛山看祖庙、逛岭南新天地;到珠海看港珠澳大桥、看渔女像、漫步情侣路;到中山参观孙中山故居、爬五桂山;走深中通道到深圳,把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大小梅沙逛个够,再爬莲花山瞻仰邓小平铜像。好好弥补下二老当年遗憾。

    侨乡的年味儿是最浓的。婶婶特别喜欢听粤语歌曲,时不时还哼唱几句。台城有条光兴路,分布有十几家曲艺社,每天聚集一大帮人吹拉弹唱,有的唱粤曲,有的演奏广东音乐。斗山镇有一项叫“浮石飘色”的国家级非遗,以往是三月三拜北帝时巡游,现在春节也巡游,八抬或十抬轿子鱼贯而出,首尾相连,还伴有狮鼓表演。白沙镇有一项叫“舞草龙”的市级非遗,用稻草扎成龙,龙头龙身龙尾绵延二三十米,四周扎满点燃的香火,身下插着密密麻麻的木杆儿,由几十个汉子旋转舞动,烈焰腾腾,烟火弥漫。这样热闹喜庆的场面,婶婶看了一定很喜欢。叔叔特别喜欢“思古之幽情”,上川岛飞沙滩延绵十华里,花碗坪不时可见元明青花瓷片,踏浪海滩,叔叔一定很开心。叔叔还是个电影迷,知道《让子弹飞》里的鹅城在台山取景,一直很挂念,此行一定带他看看梅家大院、冈宁圩,还有青山咀灯塔,这里他特别关注,好几次说《狂飙》里高启强带妹妹在海边灯塔下散步的场景,好美好温馨。

    婶婶总在小院里种菜,每到夏天,葫芦秧子和瓜秧到处爬,要么结着圆圆的南瓜西瓜,要么挂着长长的西葫芦黄瓜。塞上寒冷,入冬后田野里光秃秃的。而此时的江门,依旧温暖,满眼的绿树红花,还有整畦整畦的露地生菜、白菜、通心菜,连片搭架的西红柿、辣椒、青瓜,婶婶见了一定乐开怀。婶婶厨艺高明,河套硬菜,样样在行。但毕竟对南方不熟,对许多广式吃食不明就里。有一年妻子回家,给她带了些生蚝,她误以为蚝体里的汁液是脏东西,一个个用小刀剖开,全部挤掉了。听我们说早餐是肠粉,对于“肠”和“粉”怎么建立联系,深感纳闷。妻子说:“这次一定挑最好的茶楼喝早茶,让二老好好体验下‘食在广东’的感觉。”我说:“不能这么小气,还要好好吃海鲜。”妻子笑笑说:“那是一定的,咱们在海边捞了鱼虾螃蟹,直接煮。”顿了顿又说:“还要买件香云纱呢,让婶婶天热时穿。”哦!她想留着老人过了夏,才让回呢。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