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我来抱吧,您看看哪件衣服合适。”那天晚饭过后,我带着母亲、太太和两位女儿,走进了一家自带设计师的品牌服装店,让两位女士挑选新春衣服。“不用啦,我就不买了。”母亲回答道。显然,长年以来积累的节衣缩食思想,在习惯性地驱使着她作出拒绝的选择。然而,从我抱过小女儿开始,母亲的眼光便在衣架上开启了扫描模式,我也瞬间化作“识时务者的俊杰”,给她的选衣出谋划策。
“现在换季时节,总店即将送来一批春季新衣,所以这两个架子上的衣服参与促销活动,第一件原价,第二件5.9折,第三件一元。”我们深知销售策略的深坑,但导购透露的信息颇具诱惑,更何况之前路过这家店时,一些服装的设计就多少勾起了我的兴趣。此刻对着优惠掐指一算,购买欲也随之上涨。钻衣架、照镜子、仰视屋顶上的月球模型……大女儿在店里胜似闯进儿童乐园,玩得不可开交,笑不拢嘴。一旁的太太拿着衣服几番上身后,在我的“唆使”下,又试了一件白底绣花、袖口配有深棕色毛边的中国风外套,发现合身得很。“这是羽绒服呢。”导购及时的解说一下子拓展了我对羽绒服的认知。“要!”我笑着说罢,又在衣架上取下一件同样白底绣花的中国风衣服,不过这是一件轻薄马甲,绣花上串着颗颗细珠,深黄色的纽扣仿如玉石。中国风自带新春喜庆感,风格与尺寸对太太而言也刚好合适。比起刚才的羽绒外套,这件马甲的细节感与设计感无疑更胜一筹。“这件是真丝的。”导购的话术不得不服,轻轻一句便让我锁定了一件又一件。身后的母亲似乎久久未有定夺,但说时迟那时快,转眼她就穿上了太太之前试过的一件长款羽绒服,真是太合身了,好似量身定造的。无须多言,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我就知道三件衣服的挑选已宣告成功。
迎春换新,向来是国人传统。记得小时候,母亲会在大年初一让我穿上整套新衣,外套、长裤、鞋子一件不落。于是,我们就有了春节前夕逛街买衣的习惯,而逢年必逛的就是女人街。在那里,母亲会带着我穿梭于各个档口,看上了哪件,就跟店主讨价还价。店主敢狮子开大口,母亲也无惧对半回应,一条180元的男装成人西裤,到手可能就50元不到。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买运动鞋。当时,我的运动鞋预算徘徊在35元左右(在我的认知里,七八十元的就是高端品牌货),追求的就是一个尺码合适、款式顺眼。每年鞋子都因脚板的生长而面临淘汰的命运,当然它们的质量也出奇地恰到好处,一年后就总有某些部位或断或开,以实际行动彰显退役的欲望。因此,买鞋就显得更加理所当然了,高小阶段,我一直买的都是廉价耐穿的“回力”。
当然,廉价的远不止我的运动鞋,全家衣柜里的衣服,可谓没有例外。一些稍微高档半点的服装店,父母从来不进,商场里的专柜衣服,也往往“不入法眼”。直到现在,每每提到买衣服,父亲也总是说:“买件便宜的就可以了。什么?一百多元,这么贵!”其实,父母知道自己工资收入少,又开源不足,只好省吃俭用,才能尽量给孩子多一点,好一点。如今我已成家,去年大女儿踏进小学生涯,小女儿也开始牙牙学语,家庭生活质量虽然说不上高,但也乘着国家经济腾飞的春风,比父辈们好太多了。这点点滴滴,放在服装上,就是对品质多了一些注重,对细节处理也有了探讨的余地。
细细想来,简单的一件新衣,不仅为身体送上温暖,同时也承载着家庭和睦,和彼此间的美好祝愿。每年迎春换新,也不只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更见证着国家步履不停的发展,百姓生活的幸福美满。此刻,春风正好,新衣已备,就等一家人齐整之时,一起新装上阵,尽情奔跑,去好好拥抱新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