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来广东过年
迎春换新
年节话蹄髈
墨香年味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 年 1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墨香年味

陈海权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版图上,春节是最为璀璨夺目的一枚标签。时值岁末,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海洋里,人们忙碌地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身心愉悦地迎接新春的到来。而贴春联这一古老的习俗,更是将这份喜庆与期盼装点得愈发鲜明,愈发生动。

    为弘扬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充盈小区的文化内涵,我所居住的小区精心策划了别开生面的迎新春活动:从非遗手作的精妙绝伦,到挥毫泼墨书写“福”字、赐送春联的雅致风尚,处处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与节日的喜庆。我很幸运地在这场盛宴中,邂逅了一副心仪的对联,将其带回家,仿佛将整年的吉祥与福祉揽入怀中。

    走在街头巷尾,总能遇见书法大家或民间艺人的身影。他们或端坐或站立,手握毛笔,在红纸上轻盈舞动,过不了多久,一副副寓意深远的春联便能送到客人的手中。他们的笔下,既有端庄大气的楷书,亦有流畅飘逸的行书,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对生活的热忱与豁达,让人在观赏之余,心中也流淌着对家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夕,父亲总会拿出他那套心爱的文房四宝,铺在院子里的小石桌上,开始写春联。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围在父亲身边,看他如何落笔生花,将一句句饱含深情与祝愿的话语,化为纸上跃动的永恒。那时的我,虽不谙世事,对诗词歌赋知之甚少,但看着那一副副红彤彤的春联,心中却充满难以言喻的喜悦与自豪。父亲常说:“春联是一个家的名片,是一户人家最衷心的祝愿,我一定要用心写好它。”这句话如同一粒种子,在我的心田生根发芽,成为我日后对手写春联情有独钟的根源。

    贴春联,也是一场仪式感十足的盛事。在乡村,黎明似乎总是比城市来得更早一些。除夕这日,天刚蒙蒙亮,人们便会再次清洁大门,将春联郑重其事地贴在两侧。我也会在大人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贴上春联。那一刻,红红的春联与响亮的鞭炮声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热闹的画面。春联上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有了生命,在跳跃,在欢笑,将喜庆与祝福传递给每一个路人。

    贴完春联,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常常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仔细品读着各家各户的春联。有的春联洋溢着喜庆与祥和,“福临陋室温馨满,春入柴扉笑语甜”;有的则寄托了对家人的深深祝福,“人兴财旺鸿福到,家和事顺好运来”;还有的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紫燕衔春歌盛世,金莺报喜颂华年”;更有的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春回大地的盎然景象,“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一副副春联,犹如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抒发着一份份真挚的情感。它们或温婉细腻,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厚重,或明快灵动,但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向往。我站在这些春联前,仿佛能听到它们背后传来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份浓烈的年味与温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刷体春联进入了千家万户,虽然它们工整、美观,我却还是觉得少了那份亲手书写的温度与情感。在我心中,在我的家乡,那些亲手书写的春联,永远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正是因为那一抹墨香,那苍劲有力的墨迹,我对传统文化才更眷恋。

    又是一个新春佳节来临,我再次想起了父亲书写的对联和那些关于春联的美好记忆。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又如一股暖流,温暖我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春联,是墨香中流淌的年味,是家的味道,是文化的传承。

    岁月悠悠,春联常新。正如宋代王安石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驱散旧年的阴霾,迎接新岁的曙光;都能如春联中所愿──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前程似锦步步高,事业辉煌年年好!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祝愿,共同迎接新的一年,让春联的墨香,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