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
春节的序章是在超市促销声中开启的,我虽然早已接收到这一信息,可因为工作太忙,直到前两天,才有时间去采购年货。琳琅满目的利是糖、含苞待放的迎春花、溢满喜庆的红“福”字……超市的货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在一串串红灯笼的点缀下,洋溢着春节的喜庆和美好的期盼。
记得年纪尚幼时,跟父母去县城采购年货,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小年到来前,父母会特别大方,糖果、瓜子、苹果、花生……从街头走到街尾,在讨价还价声中,父母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会在我充满渴望和欣喜的眼神里,一点点装进那个叫“幸福”的蛇皮袋里。每次走到位于街尾的新华书店,父母将蛇皮袋放下,靠着歇歇脚,而我则被他们“赶”到书店里。书店各处早早贴上了红彤彤的“福”字,一本本崭新的日历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与门口人声鼎沸的春节街市不同,飘满书香的书店充满魔力,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并不宽敞的书店里,我靠着书架目不转睛地看着书,父母站在门口满脸带笑地望着我……这样的画面在之后很多个岁月轮回里,不断循环着。
20余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坐在购物车上的女儿暖暖,已不再像当年的我,轻易便被糖果的甜味所“诱惑”,而是睁着大大的眼睛搜罗着新奇的一切。“爸,你看,那里有红灯笼,还有‘福’字。”悬挂在货架上的一串串红灯笼吸引住她的目光,灯笼上的“福”字紧紧抓住了她的心。这是我和妻子在去年除夕教她认识的字,也让她感知全家人聚在一起过年就是最大的幸福。购物车继续往前推,装上了暖暖选的铅笔、彩纸和红头饰,母亲想要的艾草贴和豆奶粉,也有妻子喜欢的兰花,这辆被暖暖取名为“幸福”的购物车,越装越满,物质生活上的丰盈、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让幸福味道的密度远比20多年前的春节更浓,不绝回响的是时代奔腾向前的铿锵脚步。
清扫房屋、贴对联、换新衣、祭祖、插花、燃放电子鞭炮……时移世易,“旧年俗”化为骨血,“新年俗”悄然融入,但不论“新”“旧”,年俗万变不离其宗,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是过年不变的主题。父母担心回家路长,且老家气温较低,他们的宝贝孙女会不适应,一如往年从老家“逆向迁徙”到我所在的城市,携带的大包小包里装满自家种养的“土货”。春节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而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陪着暖暖用红卡纸剪完“春”字、做完手工鞭炮后,坐在沙发上给她念起儿童绘本《中国年》上的故事,解释年的由来、春的向往。我知道,年年岁岁,暖暖终将在一次次离家和归来中慢慢长大,而我相信,代代延续的诗书传家的传统,将为她鼓起奔向诗和远方的风帆。
新春的大幕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正式拉开,一家人围坐在阳台欣赏着在西江上空绽放的烟花,安居在阳台一角的簕杜鹃感受到了新春的气息,次第打开细小的花苞,一朵朵小花无惧空气中尚未散去的寒意,穿破夜幕,迸发出生机勃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