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镇万和村位于该镇西北部,毗邻皂幕山彩虹岭,是彩虹古道鹤城端入口,双和公路贯穿其中。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万和村以水美乡村建设为支点,结合鹤山“千里步道”示范段彩虹古道建设项目,坚持“以水为美、向水而为、聚水为财”的发展理念,科学统筹资源,把河域清洁升级配套建设与乡村振兴各项建设结合起来,聚焦水生态系统构建、滨水亲水休憩空间营造等目标,通过集中连片管理、分段承包经营、综合统筹施策等方法,让“生态绿水”转化为“经济金水”,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实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凌伟新
开展古道修复工程 串联“山水画廊”
碧水潋滟、白鹭云集,登上彩虹古道向万和村望去,清澈的山溪水潺潺流淌注入三堡河,夕阳的余晖在三堡河的倒映下形成“金龙腾飞”的景象,山、水、村、人和谐发展的画卷,美不胜收。
去年以来,万和村持续开展水系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清淤疏浚河道、建设生态河滩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确保水质清澈、水体健康。同时,万和村在三堡河岸两旁种植簕杜鹃等观赏树木,打造滨水绿色步道,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为村民、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此外,万和村结合鹤山市“千里步道”示范段优势,率先启动彩虹古道修复工程,还原古道的原本风貌,展示古道的文化价值,建设了一条集登山运动、自然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休闲路径,古道串联树下溪流、河畔草地、滨水步道,形成美丽的“万和山水画廊”。
建好红色驿站
提供暖心服务
近年来,万和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将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据了解,目前,万和村现有村干部6名,平均年龄39岁,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干部年轻化、素质高,给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万和村着重提高村民小组长的“红色配比”,目前,村民小组长中,党员占三分之一。
随着近年来到万和村游玩的旅客不断增加,为发展好文旅经济,打造宜居宜游和美乡村,万和村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时间,在节假日轮班值守,在人流集中区域为游客提供交通引导、旅游咨询、应急处置等服务,使游客玩更舒适。
万和村投入约10万元,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闲置仓库建成红色驿站,为游客提供休息休闲、旅游指南、应急救护及鹤城特产销售等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打造村级乡村振兴体验馆。去年,万和村投入约2万元,新建约224平方米的松新村停车场、15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进一步提升游客承载力,便捷群众出行。
此外,万和村还不断完善红色驿站功能,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后侧的闲置空地建设了“万和司机之家”,增设农家书屋,并在附近建设万和文化广场,提供电车充电服务,计划安装10个充电桩,并配备商铺。
依托自然环境优势
打造滨水露营村
近年来,露营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旷野的生活方式。在鹤城镇三堡河万和村河道两岸,越来越多帐篷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坪上。
在三堡河万和段,溪水从林间缓缓流淌,水清澈见底,游客们置身自然山水之中,搭建帐篷、围炉煮茶、摸鱼戏水,体验慢生活,感受软时光。
近年来,万和村以推动“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抢抓“露营经济”新机遇,将建设农旅两旺、村水相依、水景相融、人水相亲的水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基层治理为抓手,以水经济发展为杠杆的“山水万和”发展之路。
据了解,万和村充分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对村内河道进行清理,对河床两侧进行平整,以河滩草地、河滩石地为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露营村,由强村公司统一运作,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8万元。万和村还在彩虹古道入口、网红点合水桥附近建设便民取水点,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水平。
此外,万和村还积极引入与水相关的特色产业及休闲行业,如悠然乐钓钓鱼场、生态吊水鱼养殖、古林山泉、蕴动山泉等项目,为村小组带来集体收益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万和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积极盘活水资源,将“水生态”资产转变为发展动能,促进环境保护与文旅发展、产业建设深度融合,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绘就“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乡村新图景,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