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纵横,稻香飘飘,这是牛江镇高联村的生态写照。高联村是恩平市知名侨村,冯雪茂、冯活灵、冯活晓、冯卓凡等杰出乡亲都为恩平发展作出贡献。牛江镇人大积极配合、因势利导,充分结合高联村的侨村优势,打造“人大代表+侨胞”履职模式,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写好“侨”文章,深化“侨”服务,盘活“侨”元素,突出“侨”资源,绘就侨村发展新画卷,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文/图 吴健争
凝聚侨心 发挥侨力
牛江镇人大推动各级代表关注高联村的发展,各级代表积极出谋划策,推动高联村侨建取得扎实成效。
在人大代表的监督下,高联村始终坚持党建带侨建,围绕“了解侨情、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服务侨胞”工作原则,组建侨联小组,由村党组织书记任组长,3名侨胞侨眷任组员,最大限度地把侨胞团结起来。该镇人大代表黎彩元表示:“在镇村两级的积极帮助下,高联村与侨胞保持紧密联系,侨建取得了新突破。”高联村建立村民理事会平台,与侨胞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在侨胞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在侨胞的支持下,高联村筹措资金约600万元推进村委会办公楼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侨心公园,村民群众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好去处。该村还积极动员侨胞和外出乡亲,整合教育资源,投入约200万元,将雪茂学校打造成全镇首个提供午托服务的小学,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高联村的产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助力村民增收。高联村大力发展“稻稻薯”轮作种植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培育丰江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广东省标杆合作社。2024年,高联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7.32万元,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同比增长10%。
引导侨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为充分利用好华侨资源,牛江镇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助力高联村写好新时代“侨”文章。陈群英等人大代表提出,充分依托“侨胞之家”,加强与侨胞的沟通,发动侨胞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
人大代表的建议得到了落实,并取得良好成效。据了解,高联村借助侨资侨力,设置垃圾收集点10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座、无害化农村公厕7间。2024年,完成两湖村厕所的升级改造,完成高佃村村屋外立面改造30间。同时,高联村还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等方式,发动侨胞参与村庄绿化管护,推动形成“人人种树、处处种树”的浓厚氛围。村民冯阿姨表示:“在华侨的支持下,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很大,新建了绿道、凉亭,还有健身设施,就像住在了公园里。”
此外,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建议下,高联村积极实施农膜回收奖补方案,设置2个农膜回收点,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进一步减少农膜污染。目前,高联村已累计回收废旧农膜超30吨。
高联村还以乡情乡音为桥梁,探索华侨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华侨+调解”形式,以涉侨法官工作室为牵引,多渠道吸引侨胞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已调解各类纠纷30余起。通过村民理事会平台、建立常态化乡亲联络机制,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蔚然成风,提升乡村运行规范化水平。
担当不缺席,履职不缺位。牛江镇人大将进一步深化“人大代表+侨胞”履职模式,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用好“侨”元素,写好“侨”文章,讲好“侨”故事,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以“侨”资源助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的更大成效。